mt logoMyToken
ETH Gas15 Gwei ($1.27)
简体中文

预测市场爆火之下的三大疑问:内幕交易、合规、华语叙事匮乏

收藏
分享

作者: Zhou, ChainCatcher

 

预测市场在 2025 年持续火爆, Kalshi Polymarket 9 月合计实现 14.4 亿美元交易量,创下历史纪录。近期两大平台均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 Polymarket 从纽交所母公司( ICE )筹集 20 亿美元,估值升至 90 亿美元; Kalshi 则以 50 亿美元估值融资 3 亿美元。

然而,预测市场赛道持续爆火的同时,社交媒体也出现针对这个市场的三大疑问:这个市场是否会滋生大量内幕交易?主要国家政府对预测市场的监管态度如何?为什么普遍缺乏华语叙事类型的预测事件?本文围绕这些疑问展开讨论。

利用认知获利是预测市场的魔力所在,但由于预测事件本身的特性,使得部分类型的预测市场交易很容易就会滑向内幕交易,尤其是奖项获得者、经济数据等在事件结果公布前就在少部分人群中公开的信息。

2025 10 10 日,诺贝尔和平奖公布当天,上演了一场全球关注的“内幕交易”争议。

早在 7 月, Polymarket 上就开设了“ 2025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市场,总交易量超过 2140 万美元。热门候选包括俄罗斯反对派领袖阿列克谢·纳瓦尔尼的遗孀尤利娅·纳瓦尔尼娅( Yulia Navalnaya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因其调解哈马斯 - 以色列停火的争议功劳),以及环保活动家格蕾塔·桑伯格( Greta Thunberg )和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Julian Assange )。

玛丽亚·科里娜·马查多此前赔率仅 3-5% ,几乎无人看好。就在结果公布的约 11 小时前,马查多的赔率突然从 3.6% 暴涨到 70% 以上,交易量激增,总投注额超 21 万美元。其中,至少有三个账户大举押注马查多将获胜,最终合计获利约 9 万美元。

这件事直接引发了关于内幕交易的大辩论。

一方认为,允许内部信息交易能将市场准确率提升到 92% ,因为它加速了信息聚合。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家、预测市场最早的倡导者之一 Robin Hanson 曾表示,允许内幕人士交易可以提高赔率的准确性,如果预测市场的目的是获取准确的信息,那么你肯定希望允许内幕人士交易。

另一方则强调这是一场明显的内幕信息泄露、是欺诈行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无疑将打击其参与积极性。

进而也引发了监管相关的讨论, Forbes 员工发文表示,预测市场的模式介于期货交易所和赌博网站之间,监管机构对待它们更像是后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强制执行的内幕交易法并不适用于预测市场,它们是由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CFTC )监管的合约。 KPMG 2025 报告曾警告,利用重大非公开信息押注事件合约,会严重扭曲市场完整性,在监管真空下容易引发连锁崩盘。

在预测市场里,内部相关人员、该领域研究颇深的专家、投机的散户,这些 参与者掌握的信息量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信息的不对称已经注定了谁是赢家。

预测市场的第二大潜在问题在于其在全球各地的法律定位模糊不清。它兼具博彩与金融衍生品特征,在不同司法辖区常落入灰色地带,甚至直接受限,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

目前,明确提及并监管预测市场的国家以美国为代表。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CFTC )将其归类为事件合约,要求平台注册为指定合约市场 ,并严格遵守《商品交易法》。 2025 2 月, CFTC 举办圆桌会议,探讨体育和事件合约的监管框架,力求在创新与零售客户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2025 5 月, CFTC 放弃对 Kalshi 政治合约的上诉,确认其合法性,但附加了透明披露和反操纵要求。 Kalshi CFTC 监管下拿下全美 50 州合规牌照,而 Polymarket 则通过收购佛罗里达州衍生品交易所 QCX ,转型为受监管实体,逐步拓展美国市场。

欧洲地区的态度更为谨慎。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 ESMA )在 2025 年《金融工具市场指令 II 》( MiFID II )规则中提到预测市场,要求投资公司优化订单执行政策。《加密资产市场法规》( MiCA )进一步将其纳入加密资产服务提供者许可框架,特别强调反洗钱合规, 展现出一种既开放又谨慎的监管姿态

加密 KOL @Phyrex_Ni 指出, 预测市场与二元期权在结构上非常相似 。传统意义上的二元期权是一种衍生品合约,投资者对某一标的或某一事件做出判断,若预测正确就获得预定的收益,若预测错误则输掉投入的金额,预测市场也是类似的机制。

目前多数 未明确监管预测市场的国家,往往将其与二元期权画上等号 ,态度普遍较为保守。例如,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 FCA )直接禁止散户交易二元期权;欧盟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 ESMA )禁止二元期权相关营销;而 亚洲多国家甚至直接将其视为赌博,这也是预测市场在华语区仍未“火起来”的原因之一

总体上,监管碎片化加剧了预测市场的风险,大多数国家或地区聚焦反洗钱和消费者保护,要么直接禁止此类衍生品合约,要么采取严格的进入许可。

在海外, Polymarket 已经从交易产品变成一种信息化的社交游戏,用户押注事件不只是为了盈利,更是为了参与感、表达权与立场,甚至是用仓位在“押注未来”。

加密 KOL @MrRyanChi 调侃道,“美国大学生都已经开始玩 kalshi Polymarket 了,然而华语区探讨预测市场的人却寥寥无几”。

当前的预测市场缺乏华语区叙事的市场,除了监管问题之外,加密 KOL @hoidya_ 指出, 根源是流动性严重不足

而流动性不足的核心原因在于,做市商和庄家难以算清这笔收益账。在传统的永续期货市场,散户的期望收益( EV )长期是负的。

做市商凭借其统计优势,通过对冲和资金费率套利获取收益,从而形成可靠的流动性来源 。对于华语类型的叙事,欧美主导的做市商或许缺乏足够的统计学、资源优势与文化背景,他们自己也无法确定能否在长期中获得正的期望收益,一旦无法量化胜率,就无法配置风险敞口,因此他们不会主动进场注入流动性。

KOL @Ru7Longcrypto 指出,华人圈还在用 DeFi 的眼光看待预测市场,盯着 TVL 池子和赔率机制,完全抓错了重点。她强调, 破圈的关键在于做内容,而不是做池子。

然而, 华语区的监管环境严苛,公共事件选题受到限制 ,尤其是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等地,将政治和选举类选题视为敏感议题,受到严格法律约束。相比之下,欧美如美国大选在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CFTC )框架下获合法认可,平台选题空间更为广阔。

因此,推动预测市场在华语世界实现主流化的另一关键点在于 构建本地化生活题库 。比如 cz mention market 、外卖大战赢家预测、小米新车定价、春运人数、限购政策、哪吒电影票房等等,这些事件不仅在华语区更有热度、且有明确开奖口径,都更容易引起华人投资者的兴趣和参与度。

随着这个赛道热度快速起势,很多用户把目光聚集到了 BNB CHAIN ,这里的华人用户密集、亚洲内容土壤更加成熟。何一也公开表示,欢迎专业团队在 BNB 链上落地预测产品, YZi Labs 愿意支持。近期多个基于 BNB Chain 的华人主导预测市场项目在推特上的营销推广势头也明显加大。

总的来看,或许这一波预测市场的热度并非泡沫,但这把火烧得太快,市场需要一些冷静的声音和思考。尽管预测市场已走向主流,但仍存在合规和内幕交易的争议,华语区更是缺乏本土化叙事,亟待解决流动性问题,以及探索更适合华人圈的内容。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预测市场的确是一个全新的玩法,想象空间巨大、叙事性感。正因如此,散户更应该专注于自己熟悉的内容领域,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下注“赌博”

 

点击了解ChainCatcher在招岗位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