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实时持仓
$153,015,699,694.36 0%
24H爆仓
$208,508,752.6 -0.38%
恐慌指数:
0%
ETH Gas
现货
交易所

交易員Eugene:企業儲備加密貨幣,可能是山寨幣的「最後一波機會」

收藏
分享

去中心化資產信託(DAT)熱潮湧現,串連傳統資金與山寨幣,真正瘋狂的大漲還沒來?

本文目錄

 

中心化資產信託(Decentralized Asset Trusts,DAT),或者用大家更熟悉的名字「企業加密貨幣儲備」在 2025 年內迅速在華爾街與新創業界翻紅。資深交易員 Eugene Ng Ah Sio 警告,這可能是傳統資金大舉擁抱山寨幣的「最後機會」。

企業加密儲備打開傳統資金缺口

DAT 將區塊鏈託管、所有權與透明管理寫進智能合約,省去中心化中介,讓銀行、保險與退休基金得以繞過監管邊界,曲線涉足加密市場。它被不少機構視為當前「山寨幣 ETF 的替代品」,提供低成本且合規的持幣通道。法規也跟上腳步,《CLARITY Act》等新框架補上法律空洞處,讓大型資金更安心進場。

在 Eugene 看來,DAT 之所以抓住市場神經,正因它把原本散落於場外的流動性「吸到局裡」,而且一次網羅 PoS 代幣、效用型代幣以及未來可能的代幣化實體資產。他說:

現在已經相當明顯,大部分資本不是無法、就是壓根不想透過直接買幣的方式來跨越傳統金融與加密之間的鴻溝。當前的 DAT 更像是山寨幣 ETF 的備胎版本,雖然形式接近,但終究不是正品。

我們還沒真正看到哪個 DAT 成功引爆資金洪流湧入某條鏈或某個代幣的實例,但鑒於傳統金融圈對以太坊的偏愛,這種情況隨時可能上演。理論上,如果資金真的大舉湧入,原生加密項目的表現應該會被比下去,只是市場目前似乎還沒意識到這點。雖然我認為 DAT 已經接近它的短期高點,但真正的瘋狂,恐怕還沒來。

從股票到鏈上

機構投資者常因合規限制無法直接持有山寨幣,卻被允許參與擁有加密資產的上市公司。比特幣「國庫派」 Strategy 的示範,讓更多人意識到同樣策略可複製到 DAT。銀行與家族辦公室購買持幣信託份額,即可在資產負債表上標註「代幣曝險」,同時繼續遵守傳統會計與審計規範。

需求端也不斷擴張,根據 Ripple 報告 ,2020 至 2024 年,傳統金融對區塊鏈初創的投資增加 345 筆,機構級託管方案與跨鏈基礎設施成熟,進一步降低了進場門檻。

潛在風險

DAT 初期乘著「灰色地帶」快速成長,但資產組合愈來愈多元,證券化爭議浮上檯面,監管機構預料將嚴查資訊揭露與客戶審查。洗錢防制、KYC、智能合約漏洞及流動性壓力,都是投資者需要評估的硬問題。

真正的瘋狂恐怕還沒來。

Eugene 指的瘋狂通常是「市場上衝」,但另一層變數還是存在,要是傳統資產管理巨頭真正把「風險平衡表」向加密傾斜,山寨幣可望迎來新一輪放大行情,但若監管轉彎或是 DAT 的加密貨幣估值泡沫化,熱潮也可能瞬間冷卻。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