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实时持仓
$0 0%
24H爆仓
$457,965,480.45 +0.21%
恐慌指数:
0%
ETH Gas
现货
交易所

加密市场的叙事经济学:愿景重于指标,情绪先于应用

收藏
分享

原文标题: Narrative economics in crypto markets

原文作者:jawor

原文编译:Felix,PANews

“人类的大脑天生善于讲故事。而经济则是建立在人类决策的基础之上。”——罗伯特·J·席勒(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2017 年 12 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那些从未关心过加密市场的朋友开始询问如何购买比特币。不是因为他们读过白皮书,其甚至不了解区块链是什么。他们只是听到了一个故事:他们认识的某个人赚了改变人生的钱。

这就足够了。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J·席勒所称的叙事经济学中,加密货币是最肥沃的土壤:对市场行为造成影响的感染力叙事,丝毫不亚于甚至超过利率或 GDP 等传统宏观因素。

散户改变了游戏规则。在传统金融领域,资本通常通过结构化的渠道流动:基金经理、分析师、投资者报告。而现在,资本通过 meme、病毒式帖子和 Telegram 优质群组流动。叙事已成为新的基本面。而在加密货币领域,这一点体现得最为明显。

当市场升温时,叙事成为资本配置的重要因素。不是白皮书,不是资产负债表,而是信念。

核心论点是:加密市场的波动并非取决于技术、用户增长或收入(至少在初期不是如此)。它取决于信念,而信念建立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上。

罗伯特·席勒认为,经济叙事的传播就像病毒一样。最强大的叙事不一定真实——只是具有传染性。它们诉诸着情感、身份认同感以及 FOMO 心理。而在加密货币领域,这种传播是即时、全球性,并且通过算法得到放大。

一个典型的叙事通常始于一个种子想法:比特币是数字黄金。以太坊是世界计算机。DeFi 是新的银行系统。这些想法简单、直观且情感上具有吸引力。一旦这样的叙事流行起来,它就会开始重塑人们的价值观念。

一个强大加密叙事的生命周期通常遵循以下轨迹:

经常有人在技术背景下谈论网络效应。但叙事本身也具有网络效应。人们越相信一个故事,它就越真实:在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最终在金融层面都是如此。

有两个关键要素能让一个叙事更具感染力:

归根结底,在加密领域,叙事并非产品之上的附加层。叙事就是产品本身。

比特币:数字黄金

2020 年,比特币本身并未发生变化。变化的是人们对它的看法。主流叙事从“点对点现金”转向了“数字黄金”。突然间,比特币被定位为抵御通货膨胀的手段,在印钞时代成为避风港。吸引 MicroStrategy 或特斯拉的并非比特币的技术,而是这一理念。

中本聪的神秘传说也起到了作用。这位消失的创始人让故事更具吸引力。这不仅仅是代码——而是一场运动。

以太坊:世界计算机

以太坊推出时几乎没有可用的 dApp。但其理念——任何人都能构建不可阻挡的应用程序的去中心化平台——极具吸引力。“代码即法律”这一说法深入人心。市场购买的并非实际使用情况,而是潜力。

以太坊变得有价值,不是因为其现状,而是因为其承诺。

2020 年的 DeFi 之夏

DeFi 之夏期间,收益率高得离谱。但核心驱动力并非年利率(APR),而是叙事:无需许可的金融,成为自己的银行,不受银行或国界限制的金融原语。这一理念迅速传播开来。大多数协议几乎没有收入,用户寥寥无几,代币经济也存在缺陷——但这无关紧要。叙事本身足以凌驾于现实之上。

NFT 作为文化所有权

为何有人愿意花数百万美元购买一张 JPEG 图片?因为 NFT 并非关于图片本身——而是关乎身份。其叙事简单而诱人:数字所有权将重新定义艺术、音乐和地位。拥有一只“无聊猿”并非出于审美,而是为了彰显身份。

叙事本身比产品更重要。这就是它成功的原因。

2023 - 2024 年的 AI 代币

一些产品功能匮乏、收入为零的项目,仅仅因为一句“AI + 加密货币 = 未来”就一路飙升。在传统金融(TradFi)中早已炙手可热的 AI 概念,如今也流传到了加密货币领域,并带来了大量的投机资本。实用性并不重要,叙事才是关键。

名称中带有“代理”字样的 meme 代币暴涨 10 倍。各创始人纷纷在路线图中加入了“AI”。投资者看好其潜力,即便当下只是空谈。

加密货币缺乏传统的估值基准:没有资产负债表,没有市盈率,也没有监管文件。这使得该领域特别容易受到叙事而非基本面的影响。

此外:

这些因素为叙事驱动的价格行为创造了完美的培养皿。在其他市场,叙事只是附带现象。而在加密货币领域,它们却是动力所在。

加密货币的价格并非基于现状,而是基于可能的未来。

在叙事驱动的市场中,优势源于早期的识别。

聪明的交易员和基金不只是分析图表或阅读代码。他们关注社交层面:谁在发推文,meme 的密集度如何,是否有情感互动,以及叙事是否从小众走向主流?

以下是一些热门叙事:

每个叙事都遵循相同的生命周期:

加密市场的叙事经济学:愿景重于指标,情绪先于应用

时机至关重要。如果你在第二阶段进入,在第四阶段之前退出,你就是在顺势而为。错过周期,你就只能背负叙事的“包袱”。

当然可以。实际上,在早期加密货币投资中,叙事是为数不多的合理框架之一。

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忽视叙事就是忽视宏观力量。在加密货币领域,这一点被放大了。叙事不仅反映市场,还创造了市场。

随着加密货币逐渐靠近传统金融,一些噪音可能会减弱。但这个领域始终会吸引投机者、梦想家和建设者,他们更看重愿景而非指标。

在加密领域,最成功的人并不总是最出色的工程师,而是最善于解读市场情绪的人。

所以要长期关注叙事,留意社区动态(CT),关注最新趋势。叙事可能并非编码而成,而是书写而成。

如果加密货币就是一个大叙事,或许最出色的交易员就是那些提前阅读几章的人。

推荐阅读:

RootData:2025 上半年 Web3 行业投资研究报告

“Meme 2.0”的开端?Pump.fun 与链上融资的未来路径

价格坚挺,一文梳理 ETH 四大主要“买盘”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