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 xStocks 开发商 Backed:“归零”团队二次创业,音乐生管项目增长
作者:Fairy,ChainCatcher
编辑:TB, ChainCatcher
xStocks 无疑是近期最火的关键词之一,一跃成为 Kraken、Bybit、Jupiter 等平台的美股代币化合作方。而背后的开发商 Backed 也迅速乘上“币股融合”叙事的风口。
Backed 团队成员
深入挖掘之后发现,背后团队的故事比表面复杂得多。Backed Finance 的三位联合创始人Adam Levi 、Yehonatan Goldman 和 Roberto Klein,此前均是DAOstack 项目的核心成员。
据 RootData 显示,DAOstack 是一个去中心化协调操作系统,为去中心化的公司、基金和市场提供支持。项目启动于 2017 年,那时正值DAO概念遭到重大危机,业界普遍怀疑该领域短期内能否实现实际应用。但DAOstack 在质疑声中逆势启动,并于 2018 年完成三轮融资,累计募资 3000 万美元。
然而,在代币 GEN 完成 ICO 募资后,团队却未将其上线任何交易所,包括中小型交易平台。最终任由GEN 失去流动性,归零收场。加密 KOL 0xTodd 犀利点评:“不少二至四线交易所通常会主动上币,而 DAOstack 连这种‘强上’都没赶上,团队真是一塌糊涂。”
DAO 概念在此后几年始终未能迎来真正的爆发,DAOstack 的项目热度下降,自 2020 年起几乎处于停摆状态。最终在 2022 年末,由于资金耗尽,DAOstack Limited 宣布项目正式关停。
而如今,这支团队换了一个叙事重返市场,披上“美股代币化”的新外衣,成功搭上币股融合的热潮。这一次,他们能走多远?
根据 LinkedIn 显示,Backed 团队的整体规模在 11 至 50 人之间。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除去创始人和董事外,项目的核心成员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反洗钱与法律合规人员,占比相对较高,且多数拥有成熟的法律背景与经验。这一配置显然与 Backed 所处赛道高度契合,也为其涉足代币化资产提供了制度保障。
另一类则是来自加密资产管理公司 21Shares 的前员工,其中包括现任 CTO 兼 COO 的 Yotam Katznelson 以及高级软件工程师 Łukasz Romanowski。这部分成员构成了 Backed 的技术中坚,负责推动底层产品的搭建与部署。
从结构上看,Backed 的团队靠“技术+合规”两条主线支撑起项目的基本盘。不过,也并非所有成员的角色设定都如此合理清晰。例如,增长主管 David Henderson,背景显得颇为另类。
根据David的 LinkedIn 资料,他拥有阿伯丁大学音乐硕士学位,职业经历主要集中于高校的通讯协调岗位,几乎没有与加密或金融相关的经验。唯一沾边的是一段为期六个月的“战略数字评估”工作,与信托相关。而其在Backed 却负责增长和营销。
Backed 的三位联合创始人均来自以色列,且履历跨度极大、风格迥异:一个物理博士、一个美术馆主和一个天使投资人。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 Web3 履历,几乎只集中在DAOstack 和 Backed 这两个项目。
Adam Levi 拥有以色列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博士学位,曾在以色列国防军担任学术军官(中尉军衔),也做过高校助教。他在 2020 年前共发表十篇关于黑洞与量子效应的论文,纯正的学术出身。如今,他是 Backed 的对外代表,经常出面主导采访和活动。
Yehonatan Goldman 则自称为“自学成才的多学科创客”,拥有以色列海法大学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硕士学位。他曾创办 Talish Art Gallery美术馆,还曾以自由项目经理身份活跃。2017 年,他加入 DAOstack,成为该项目的首席运营官。
Roberto Klein 的经历则偏重资本运作。他毕业于特拉维夫大学,并于瑞士 IMD 商学院获得 MBA 学位。早年从事光电工程和投资分析,2009 年起转向天使投资,专注于可再生能源与金融科技。2017 年起,他在 DAOstack 负责法律与监管事务。
从 DAOstack 的早期探索,到 xStocks 背后的币股叙事,站上风口往往胜于默默耕耘。但市场最终关心的,仍是基本面与持续性。
眼下,已有用户开始质疑其流动性不足、费用偏高、审计不透明等问题。这支“二次创业”的团队,是否能讲出一个更成熟的故事?答案,正待揭晓。
推荐阅读:
杀入币股战场,Robinhood 要做加密世界的纳斯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