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期待的STO,到底能不能实现?
2018(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学文在演讲中告诫STO(证券型代币发行)从业者,如果在北京开展活动,政府将视同非法金融活动予以驱离。
此信息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可以说STO是当前熊市中币圈的一棵救命稻草。此次中国政府部门公开表态反对STO,实属正常,STO不过是有监管的ICO,政府自然不认可,大家也不必灰心,我认为STO,ICO能不能登上历史舞台,虽然政府态度固然重要,但是个人认为决定因素并非政府监管。
个人认为STO登上历史舞台的决定因素是大众需不需要他。换句话说STO对比于IPO亦或是别的融资渠道,要有无法替代的优势,从而倒推政府的认可。那么根据韭菜哥收集的资料,我们对比一下STO,ICO与IPO的区别,看看STO到底有何优势。
简介:
ICO,是一种去中心化的、通过虚拟货币进行的融资方式。初创项目可以通过发行token的方式进行融资,token可以作为日后使用对应区块链项目的凭证,也能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但并不具有实物资产作为依托。
STO,全称Security Token Offer,是一种以token为载体的证券发行,在确定的监管框架下,通过非公开募集和公开募集来对外进行融资,可以将现实中已经存在的金融资产或权益进行代币化,例如公司股权、债权、知识产权、信托份额或黄金珠宝等实物资产,都可以转变为链上的数字资产。
IPO是英文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简称,中文释义是首次公开募股,指的是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对比: 部分观点来自于洪蜀宁
1,STO就是有了监管的ICO,属于新瓶装旧酒。
2,STO与IPO等传统证券发行方式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合规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一样的。证券型代币的本质依然是证券,并不因为换了一种发行渠道就成了新的东西。
3,STO从一开始就高度强调合规性,这是它相比ICO的优势,同时也是它最大的弊端。
4,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绝大多数STO的支持者认为,STO与IPO的优势就是能提高证券的流通性。那么我们看看洪蜀宁是怎样认为的:
(1)资产证券化提升资产流动性,与token的流动性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淆。对证券发行方而言,将资产分割并成功销售后,融资任务就完成了,原有低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高流动性资产。
(2)STO二级市场的流动性目前来看还远远比不上传统证券市场,所以流动性溢价暂时还不存在,更多的是宣传、PR的效果。
综上:用token的形式包装了传统的证券,并未在实质上有新的突破。虽然有很多文章提出STO可以提高证券的流动性、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智能金融等口号,但从监管实践中可以看出这些都是难以实现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STO除了要获得监管层的认可以外,更需要自身拓展出一条道路。
加密应用的8个关键叙事分析,下一个十亿用户场景在哪里?
作者:arndxt编译:Glendon,Techub News为什么我不再建议朋友先「学习加密货币知识」。上个月,我又一次尝试引导一位非加密货币领域的朋友入门。十分钟后,当讲解到「选择钱包」和「...
River 建立链上资本循环系统,重构稳定币与价值分配逻辑
链上资本系统进入分散与低效的瓶颈期,Satoshi Protocol 正式升级为“River”并推出三大模块:Omni-CDP、Yield、4FUN,打通资产抵押、收益回报与社群参与的完整死循环,目标构建稳定币与链上资本的循环系统。
苹果正在深入研究脑机接口技术;谷歌I/O大会:智能眼镜或将会是one more thing
如果一切顺利,三星有望在年底前开始量产用于 VR 的 OLEDoS 面板。竞争对手 LG Display 一直在研发类似的技术。在去年的 Display Week 展会上,LG Display 展示了 自己的 OLEDoS 面板,其像素密度高达 4,175p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