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 路线「黎明时刻」:以太坊终局的路线图正全面提速?
冷知识,除以太坊主网外,目前的 RWA 第一链是谁?
答案是——ZKsync。
没错,这个近期被 Vitalik 盛赞「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做了很多被低估但又非常有价值的工作」的原 L2「四大天王」之一,正在成为以太坊 ZK 路线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样本。
而在此背后,其实也隐藏着以太坊在零知识证明(ZKP)时代加速驶向「奇点时刻」的信号:以太坊的 ZK 路线,正从 L2 扩展工具,走向真正重塑信任、性能与生态结构的主线逻辑.
一个属于「证明时代」的以太坊,正在逐步成形。
一、ZKsync,以太坊 ZKP 的新旗手
作为 Matter Labs 开发的基于 ZK Rollups 架构的以太坊扩容方案,在众多以太坊 Layer2 项目中,ZKsync 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是以太坊基金会早期资助的 ZK Rollup 扩容方案。
可以说, 自 2019 年起,它几乎与以太坊的 ZK 这条技术路线一同成长:
- 2019 年 3 月,获得以太坊基金会第五波赠款计划的资助,用于支持其在零知识证明的 L2 扩展方面的工作;
- 2019 年 9 月:获得 Placeholder VC 领投的 2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 2021 年 3 月:完成 5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Union Square Ventures 领投);
只不过,由于战线延宕时间太长,实际上这些年 ZKsync 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是在 Rollup 竞争格局尚未明朗的 2021–2023 年间,Optimism、Arbitrum 等 OP 系 L2 项目占据先机,而新公链如 Solana、Aptos 也趁势崛起,导致 ZKsync 等 ZK 系路线因迭代周期漫长,一度被市场边缘化。
直到去年主网上线、空投落地后,ZKsync 才重新进入公众视野,但随之而来的并非一片掌声。其空投分发机制备受争议,合约漏洞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尚未平息,开发方 Matter Labs 又因涉嫌知识产权纠纷陷入舆论漩涡。
正是在这种一片唱衰声中,ZKsync 在技术与生态两端的进展依然令人瞩目,不仅持续推进核心底层研发,还在 上个月正式推出了 ZK Stack 的 Atlas 升级版——这也是 ZKsync 向「企业级上链」迈出的关键一步。
来源:ZKsync
其中它集成了高性能排序器,每秒可处理 2.5 万到 3 万笔交易,并支持亚秒级确认的 Airbender 证明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Airbender 目前是单 GPU 验证速度最快的 zkVM,譬如 在一张 RTX 4090 上,平均验证时间仅 51 秒,成本低至 0.01 美元,刷新行业纪录。
ZKsync 的另一项重要突破,则是 Prividiums 私有链架构,它允许企业在保障隐私的同时,与以太坊主网实现完全兼容的交互,不暴露账本信息即可验证交易有效性,实现了公有系统与私有系统的无缝互操作。
这意味着, 无论是链上证券、跨境支付还是外汇结算,企业都能在合规框架下实现即时清算与隐私保护 ——这一能力,也让 ZKsync 成为 RWA(现实世界资产)上链的理想底层。
正因如此,ZKsync 在 RWA 领域的表现格外突出。根据 rwa.xyz 数据,截至发文时,其链上代币化资产发行量已超过 24 亿美元,仅次于以太坊主网,成为全网第二大 RWA 发行网络。
换句话说,ZKsync 不仅是 ZK 技术的实验田,也在成为真实资产上链的主要账本引擎。
二、zkEVM 的终局真的来了么?
长期以来,zkEVM 被视作扩展以太坊的「终局解法」之一,不仅因为它能解决性能瓶颈,更因为它重新定义了区块链的信任机制。
其核心思路,是让以太坊主网具备生成、验证 ZK 证明的能力。换言之, 每个区块执行后,都能输出一份可验证的数学证明,使其他节点无需重复计算即可确认结果的正确性。
具体来说,zkEVM 的优势集中在三方面:
- 验证更快:节点无需重演交易,只需验证 zkProof 即可确认区块有效性;
- 负担更轻:有效降低全节点计算与存储压力,让轻节点与跨链验证器更易参与;
- 安全性更强:相比 OP 路线,ZK 的状态证明在链上实时确认,抗篡改能力更高,安全边界更清晰;
而如今,这一切正在加速成为现实。
前不久,以太坊基金会(Ethereum Foundation, EF)正式发布 L1 zkEVM 实时证明标准,标志着 ZK 路线首次正式写入主网层级的技术规划。这一标准被视为全面引入零知识证明机制的关键起点——在 未来一年内,以太坊主网将逐步过渡到支持 zkEVM 验证的执行环境,实现从「重执行」到「验证证明」的结构性转变。
根据 EF 公布的技术路线,区块证明延迟目标控制在 10 秒以内,单个 zk 证明体积小于 300 KB,且采用 128-bit 安全等级、避免 trusted setup,以及计划让家用设备也能参与证明生成,降低去中心化门槛。
这意味着,以太坊主网不再只是一个结算层,而是升级为具备自我验证能力的「可验证的世界计算机」。
而在此背景下,ZKsync 正成为最早实践者之一,其创始人 Alex 表示,随着 Atlas 升级 的完成,ZKsync 已真正实现与以太坊主网的验证一体化——两者的运行节奏、确认速度与流动性几乎完全同步。
目前 ZKsync 的交易最终确认时间约 1 秒,远快于以太坊主网的 12 秒出块间隔,这意味着在 ZKsync 上进行交易本质上与主网一致,只需等待主网确认即可,更关键的是,ZK Rollup 的跨链机制不再像 Optimistic Rollup 一样存在长达 7 天的挑战期,交易与资金流转速度因此实现数量级提升。
在这种结构下,L2 不再是割裂的扩展分支,而真正成为以太坊主网的「并行扩容网络」,流动性不必被重复分割、验证延迟被显著缩短, 长期以来困扰以太坊生态的「L2 碎片化」问题,终于出现了技术层面的解法。
三、以太坊在迈向什么样的未来?
如果你最近留意 Vitalik 在社交媒体上的动态,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他频繁转发与以太坊可扩展性相关的讨论,尤其是关于 zkEVM 与 L2 架构演进的话题。
在这些提及中,除了 ZKsync,还有 Starknet 等 ZK 生态代表性项目,它们无一例外地指向同一个方向: 以太坊的 ZK 时代正在全面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以太坊的下一次网络升级 Fusaka 将于 12 月 3 日在主网上线,可以说, 这一版本是继 The Merge、Dencun 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网络演进之一,核心目标在于让 L2 更便宜、更快、更开放。
它通过 PeerDAS(Peer Data Availability Sampling)机制,为 Rollup 带来了更高的数据吞吐量;同时引入名为 Blob-only parameter 的新分支流程,对网络带宽、存储与数据写入方式进行重构,进一步优化主网资源利用。
那对 Rollup 开发者来说,意味着更低的数据写入成本、更灵活的交互空间;对钱包与基础设施提供者来说,则意味着支持更复杂交互与更重负载的节点环境;对终端用户来说,则是体验成本更低、响应更快的链上操作;对企业与合规用户来说,EVM 扩展与状态证明简化也将使链上交互更易于接入监管系统和大规模部署。
所以 当 zkEVM 与 Fusaka 共同落地,Rollup 生态有望将迎来真正的规模化阶段, 而回望这几年,以太坊的路线图不断演进:
从 The Merge 的共识升级,到 Dencun 的数据分层,再到即将到来的 Fusaka 与 zkEVM,整条主线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命题,即如何在去中心化与可扩展性之间取得平衡。
如今,这个答案似乎正在 ZK 的数学之光中浮现。
"Buy the Dip" Traders Rush Into Bitcoin
Investors rush to buy the dip after a turbulent week, while Ethereum recovered along with Bitcoin, a...
ARIAIP Gets Listed on BitMart, Expanding Aria Protocol’s Global Accessibility and Usage
Through the token listing, BitMart enables its users to trade ARIAIP and interact with the rapidly g...
6 Low-Cost Cloud Mining Websites in 2025 Offering High Daily Crypto Returns
Top 6 low-cost cloud mining sites in 2025 offering high daily returns, clean energy, and transpar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