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ETH Gas15 Gwei ($1.07)
EN

专访XT.COM COO:CEX内卷严重,突围之道何在?

Favorite
Share

2025 年,是 CEX 们竞争异常激烈的一年。各大所在发行及上币环节抢夺热门资产,调快步伐适应后 Meme 时代散碎的市场注意力;在一次次黑天鹅事件中承压,完善风控体系和赔付制度;在 PerpDEX 冲击 CeFi 时,孵化或投资 DeFi 业务线,以补齐产品版图,提前“占坑”未来;在公链和钱包业务上凶狠发力,巨额“撒币”,拉新促活;甚至在社媒平台上唇枪舌战……

这样的背景下,另一批交易平台也在紧追慢赶。其中尤为引起我们关注的 XT.COM (后文简称 XT),凭借支持资产的数量(已上线 1300+ 种代币、 1300+ 交易对)、产品的丰富度和风向敏感性(如在基础交易外推出 Card、预测等)、低手续费和透明的费率结构、紧跟热点的线上线下活动,积累了来自 200+国家的超过 1200 万交易者,月活达 200 万人。

为透视其实现以上数据成绩背后的方法论,我们与 XT COO Tracy Jin 展开对话,就品牌理念、业务重心、运营手段、竞争优势、行业预判等深入探讨,并将问答整理如下。

1.  XT 的品牌使命是“探索加密,信赖交易”,这样的品牌理念是如何传递给用户的?

我一直觉得,“探索加密,信赖交易”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

“探索”代表 XT 不断创新、不断打破边界的精神,我们希望让每一个用户都能更轻松地接触到区块链世界的最新趋势;“信赖”则是品牌的核心。因为在金融和加密领域,信任就是一切。

我们把这两个关键词融入到整个用户体验中。

比如在安全方面,我们坚持公开透明的 Proof of Reserve 系统,让用户随时能验证资产安全;在产品设计上,我们追求简洁、高效、稳定,让交易真正“无负担”;在服务层面,我们有 7×24 小时、多语言客服支持,用最贴近用户的方式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通过全球媒体、社群、以及线下教育活动,让品牌理念“活起来”。我们希望让用户感受到:XT 不仅是一家交易所,更是一家值得长期托付的金融伙伴。

2.  XT 的运营团队目前大致什么规模,具体分工有哪些板块?

XT 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公司。我们的团队成员分布在全球各个核心地区。这样的布局,让我们可以真正做到“全球战略、本地执行”。

从组织架构上看,主要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是产品与技术团队,他们负责核心交易系统和创新功能,比如合约、Earn 理财、以及最近上线的 AI 策略交易工具;

第二是市场与品牌团队,专注于全球营销推广、本地化活动、内容制作与公关合作;

第三是合规与风控团队,这是平台的底线,确保每一项业务都符合全球监管要求;

第四是客户服务与运营团队,他们直接面对用户,提供 24 小时支持。

我们团队的文化非常开放、扁平,每一个声音都能被听见。这种结构让我们既保持创新的速度,也确保执行的稳定性。

3.  站在交易平台运营的角度,会看重哪些数据指标,可否按优先度排个序?

在 XT,我们并不单纯追求数据的增长,而是关注数据背后反映的“健康度”和“信任度”。

最重要的指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流动性和交易深度。这是衡量一个交易平台专业性的核心,直接决定用户的交易体验。

第二,用户留存率。能否让用户愿意留下来,用得越久越信任你,这才是最真实的增长。

第三,资金安全与风险控制。这永远是第一优先。

第四,新用户增长,它代表品牌的吸引力与市场渗透能力。

我们内部的数据体系会综合分析这些指标,而不是单看哪一项上升。

比如,当留存率提升但交易深度下降,我们会立刻复盘用户体验。

这就是 XT 的运营逻辑,用数据服务信任,用信任驱动增长。

4.  拉新、留存、促活的目标拆解到具体手段,XT 都有哪些重点方向?和竞品的差异是?

用户增长不是数字游戏,而是一场长期的信任建设。XT 的增长逻辑很清晰,我们从三个阶段去看:拉新、留存、促活。

拉新方面,我们通过空投活动、任务中心、邀请返佣机制等方式,让新用户在安全可信的环境中开启交易旅程;

留存方面,我们依靠 Earn 理财、合约策略、跟单功能等产品形成功能闭环,让用户“有得玩、有得赚”;

促活方面,我们有“Crazy Wednesday”等固定理财活动、也有根据节日而定的主题活动、以及每周都有的社区挑战,让用户不仅是交易,更是参与。

与竞品不同的是,我们更关注“长期关系”而不是“短期刺激”。因为一个愿意留下的用户,比十个流量更珍贵。我们希望 XT 能成为用户心中“最值得信任的长期选择”。

5.  XT 的目标用户是?如何触达?

我们的用户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专业交易者,他们注重深度、流动性和策略工具;

第二类是新兴投资者,希望在安全、易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第三类是机构与合作伙伴,他们关注品牌信誉和生态协作。

在触达上,我们采用“全球视野 + 本地策略”的方法。我们在 X、Telegram、YouTube 等渠道建立全球社群,同时与各地区 KOL、教育机构和媒体合作,开展加密教育、AMA 活动和品牌共创。

这让 XT 不仅是一家交易平台,更是一个连接世界的社区。无论是第一次了解区块链的用户,还是有十年经验的专业玩家,都能在 XT 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6.  XT 的线上/线下活动令人印象深刻,这两类主打的群体分别是?接下来最重点/值得用户关注的活动是哪个?

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活动运营,因为这是品牌与用户最直接、也最有温度的连接。活动不仅是沟通渠道,更是品牌理念的落地与延伸。

线上活动主要面向全球用户,强调普惠性与教育性。例如空投季、交易挑战赛、AMA 分享会等活动,都以“轻松参与、轻松受益”为核心,让用户在互动中学习知识、了解市场、感受 XT 生态的真实价值。

而线下活动则聚焦行业影响力与生态协同。我们通过举办七周年庆典、区块链高峰论坛及地区交流沙龙,连接来自机构、项目方与投资者的声音,推动 CeFi 与 DeFi、传统金融与链上金融的融合。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即将开展的 RWA 全球对话论坛。这项活动由 XT Labs 联合发起,旨在以“On-Chain Trust(链上信任)”为核心理念,汇聚全球金融机构与创新项目,共同探讨真实资产上链和合规金融的未来方向。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行业对话,让信任真正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 Web3 世界的桥梁。

XT 相信,品牌活动的意义,不在于曝光,而在于让价值与信任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生长。

7.  交易平台是否需要一个站在台前的“发言人”或个人 IP?什么样的形象最能收获目标用户的好感?

在这个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我认为交易所确实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品牌精神的“人”。一个有温度、有态度、有专业度的发言人,可以让品牌更立体,也更值得信任。

在 XT,我们不把发言权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是鼓励“去中心化发声”。我们的员工、KOL 伙伴、甚至忠实用户,都是 XT 的品牌传递者。同时,我们也在塑造一个统一的品牌形象:专业、可靠、亲和。

我相信,这样的品牌人格最能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因为当品牌变得“有脸、有声、有情感”,信任就自然建立了。

8.  体验下来,XT 的产品板块丰富,覆盖基础常用功能,也紧跟热点,有了这些产品支撑,下一步如何增强(交易板块)流动性和(理财板块)资金沉淀和(链上业务)活跃度?

未来一年,XT 将继续以“创新驱动、生态共生”为核心战略方向,全面强化平台的产品力与生态协同。

在交易板块,我们将持续引入优质项目,优化撮合深度,并通过交易激励、跟单策略和 AI 辅助工具,提升市场流动性与用户活跃度。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既高效又稳定的交易环境,让用户在 XT 获得专业级的流动性体验。

在理财板块,XT 会在安全与合规的基础上,推出更灵活的收益产品,如分层定期、组合理财、生态质押等,同时结合活动与 VIP 权益,鼓励用户长期持仓,实现稳健收益与平台资金的双向增长。

在链上业务方面,我们会深化与主流公链及潜力项目的合作,推动资产互通及 DeFi、质押、节点业务落地。同时通过链上任务与空投活动,吸引更多用户参与链上生态建设,促进 CeFi 与 DeFi 的融合与互动。

XT 始终以用户体验为导向,致力于构建一个“交易活跃、资产稳健、生态繁荣”的综合加密金融平台,让信任与价值在整个生态中持续循环。

9.  Tracy 眼中,2025 CEX 竞争格局是怎样的?哪些“他山之石”可借来攻玉?

2025 年的 CEX 竞争,已经从“谁的体量更大”转向“谁的信任更稳、谁的创新更快”。这是一场关于长期主义的竞争。

头部交易所都在强化三个方向:安全性、合规性和创新力。我们看到不少优秀平台在 AI 辅助交易、RWA 标准化、社交化交易方面的探索。XT 的定位非常清晰,我们以安全为底,以创新为翼,以信任为核心。

明年,我们会加大 AI 智能策略工具、合规牌照拓展、以及 RWA 资产生态建设的投入,推动整个行业进入更成熟的阶段。

10.  如何看待今年 Hyperliquid 等 PerpDEX 对 CeFi 的冲击?2026 会有哪些行业趋势?XT 在其中的远虑和布局有哪些?

Hyperliquid 这样的 PerpDEX 崛起,其实是市场结构演化的必然。在 XT 看来,这并不是冲击,而是一次重塑行业格局的契机。CeFi 与 DeFi 从来不是对立面,而是可以相互赋能、共同成长的两个维度。

展望 2026,我认为三大趋势非常明确:

第一,RWA 资产制度化上链将成为主旋律;

第二,AI 将全面融入交易与风控体系;

第三,全球监管与透明化标准化进程会进一步提速。

XT 会继续以“安全、专业、创新”为核心,连接传统金融与 Web3 的未来。

Disclaimer: This article is copyright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MyToken’s views and position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content or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us.(www.mytokencap.com)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