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ETH Gas15 Gwei ($1.22)
EN

理想的裂痕:当以太坊的灵魂开发者离开时

Favorite
Share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OdailyChina

作者 | 叮当( @XiaMiPP

“我在以太坊头六年(那段时间 ETH 从 0 美元涨到市值 4500 亿美元)的全部收入加起来,总共是 62.5 万美元(税前,无任何激励)”。

——以太坊核心开发者、Geth 客户端主要维护者 @peter_szilagyi

这句话出自一年半前的一封信。那封信写给以太坊基金会(Ethereum Foundation,EF)领导层,如今读来,却像一枚延时引爆的炸弹,揭开了以太坊内部一个被长期掩盖的裂缝。

他在这封信中公开批评以太坊基金会(EF)的内部薪酬体系与治理结构,直言自己是“一个在失衡体制中的有用的傻瓜”。他指控以太坊基金会(EF)被金钱收买、压榨开发者、形成封闭的精英圈层—— 理想主义者成了打工者,掌权者却成了分蛋糕的人。

他提到,自己曾拒绝过一笔高达 500 万美元的收购要约 ,对方希望“黑人化 Geth 团队”,并将控制权据为己有;而与此同时,EF 却暗中资助新团队、边缘化旧成员。

甚至Sonic 联合创始人、DeFi 之父 Andre Cronje(AC)与 Polygon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Sandeep Nailwal 对都对以太坊基金会表达了质疑。AC直言:“我实在不明白。以太坊基金会(EF)到底在资助/支持谁?我在以太坊上开发时,光是部署和基础设施就烧掉了超过 700 枚 ETH。我曾尝试联系 EF,却从未得到回复,没有商务对接,没有资助,零支持,甚至连转发都没有。既然以太坊基金会支持的既不是核心开发者(比如 Péter Szilágyi 和 Geth 团队),也不是最力挺的 Layer2 支持者(如 Sandeep 和 Polygon),那这些资源到底流向了哪里?”

而而每当市场周期至高点,人们总能看到 EF 的卖币操作——官方报告称这是一种“财务管理手段”,但每次卖出都伴随着市场的剧烈回调。这也是加密社区对以太坊基金会的“诟病”之一。在以太坊基金会的 2024 年报告中,2023 年 L1 研发支出约 3210 万美元,占全年支出的三成,看上去合情合理。但如果仔细追问, 这些钱真正流向了哪些团队?哪些项目?又有多少留给了构建底层的开发者?没人能回答。真正支撑以太坊安全与性能的核心团队,却在透支理想与耐心。

在以太坊诞生的第十个年头,一个接一个,曾经定义以太坊技术方向的“功臣”们,却正在离开。接下来,我们将盘点这些“被低估的功臣”如何悄然离场,以及他们带走的,究竟是个人前途,还是以太坊未来的技术护城河。

Dankrad Feist:以太坊扩容教父

10 月 17 日,以太坊基金会核心研究员 Dankrad Feist 宣布离开 EF,加入由 Stripe 与 Paradigm 联合孵化的区块链项目 Tempo。但是Feist 强调这不是完全的"告别",他将继续担任以太坊基金会的研究顾问,专注于 L1 扩容、blobs 和用户体验改进等领域。但这次“半离场”,本身已象征了另一种技术流动:以太坊不再是唯一的“理想国”。

2018 年,Feist 开始以兼职身份为以太坊基金会工作。到 2019 年,他正式成为全职核心研究员。在以太坊基金会,Feist 专注于扩容以太坊,特别关注应用密码学、安全多方计算(MPC)和零知识证明。

Feist 最著名的贡献无疑是 "Danksharding"——一个直接以他名字命名的分片设计方案。 这个设计旨在通过 MPC 友好的 custody 证明协议和新的分片构造来改善以太坊的数据可用性。

相关阅读《 以太坊"扩容教父"跳槽了!回顾Dankrad Feist传奇之路 》

而在加入Tempo之前,Dankrad Feist 实际上在2024年5月就曾与另一核心研究员Justin Drake一起宣布以顾问的身份加入 EigenLayer,以个人身份入职,不代表以太坊基金会。

Justin Drake曾披露过,顾问服务会提供大量 EIGEN 代币激励,其价值可能会超过他所有其他资产(主要是 ETH)的总价值。Feist也称,自己确实从 EigenLayer 收到大量代币。所以,薪酬结构与激励机制,或许是促使他离开的重要原因之一。

Danny Ryan:权益证明转型关键人物

2024 年 9 月 13 日,Ryan 在 GitHub 上发布长文,宣布“step away from the Ethereum ecosystem”后七年贡献。 他描述 EF 工作为“all-consuming experience”(全神贯注的经历),虽是人生中最伟大的部分,但已准备“relinquish”(放手),为个人健康和生活腾出空间。

X 上有帖子呼吁“Danny Ryan 回归领导 EF”。  甚至出现非正式投票网站 votedannyryan.com,97% 的 335 名投票者(持有超 51,198 ETH,价值 1.64 亿美元)支持他成为 EF 新领导。Ryan 曾短暂考虑重返 EF,但最终婉拒。2025 年 3 月初,Ryan 宣布加入RWA协议 Etherealize 作为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与 CEO Vivek Raman(前摩根士丹利债券交易员)合作。

Ryan 是 以太坊权益证明(PoS)转型的关键人物 。Beacon Chain 的启动、The Merge 的完成——这些历史性节点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 Beacon Chain 启动(2021 年) :作为首席协调人,Ryan 监督了 Beacon Chain 的上线,这是以太坊 PoS 的第一步,引入了验证者机制,取代了高能耗的挖矿。
  • The Merge 升级(2022 年 9 月) :Ryan 是该升级的领导协调者,将主网与 Beacon Chain 合并,实现 PoS 共识切换。这不仅降低了以太坊的能源消耗 99.95%,还为后续升级(如分片)铺平道路。

Barnabé Monnot:EIP-1559关键推动者

2024 年 12 月,Barnabé Monnot 正式离职以太坊基金会。离职后,Monnot 创立 Defipunk Labs,聚焦 DeFi 协议设计,获 Paradigm 部分资助。不过,他仍在支持以太坊基金会的项目,如 Open Intents Framework(OIF)互操作激活,并在 Edge City Patagonia 活动中招募构建者。

Monnot 是以太坊生态中专注于协议经济学和机制设计的资深研究员。约 2021 年初,作为一名游戏理论和系统研究的博士候选人,Monnot 加入 EF 的 Robust Incentives Group(RIG)。 此前,他是 hackingresear.ch 的创始人之一,并在 EthCC、Devcon 等社区活动中活跃,推动开源研究, 是 EIP-1559 等升级的关键推动者 。他的 EIP-1559 贡献直接优化了交易费机制,推动 2025 年 Ethereum 费用降低 20%。

重构秩序:从理想裂痕到制度反思

以太坊基金会曾是整个生态的精神中枢。它代表着理想主义的延续,也曾是技术社群最信任的庇护所。然而过去几年,EF 的形象逐渐变得模糊——它被批评过度沉迷于长远研究,忽视现实需求;被指责中心化、封闭、决策不透明。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质疑,这个本应最去中心化的组织,是否已成为一种新的“中心”。

不过,在持续的舆论压力与“脑流失“的双重推动下,EF 似乎终于开始“求变”。2025 年初,其内部治理与人事架构开始松动。3 月 10 日,王肖薇(Hsiao-Wei Wang)正式加入以太坊基金会董事会。这位从核心研究员成长为亚太社区大使,再到联合执行董事的女性技术领袖,与 Nethermind 创始人 Tomasz Stańczak 形成互补,象征着 EF 从“Vitalik 单极权威”向“技术+基建双轨制”的治理转型。王肖薇深耕分片扩容与亚太生态,Tomasz 则专注于客户端开发与 MEV 机制优化,这种“东方技术极客+西方基建建筑师”的组合,被认为是 EF 应对生态割裂的主动选择。相关阅读《 谁来拯救“中年危机”的以太坊?王肖薇能帮上忙吗? 》

6 月 3 日,以太坊基金会宣布大刀阔斧重组研究与开发团队,裁减部分员工,并将该部门更名为“Protocol”,以专注于协议设计的核心挑战。此次调整旨在应对社区对基金会管理和战略方向的持续批评。

然而,这场改革究竟能否触及根本问题,仍是未知。毕竟,EF 面临的最大挑战从来不是人事结构或预算配置,而是一个更深层的命题:当理想主义的系统被制度化之后,它该如何继续自证“去中心化”?

当 Feist、Ryan、Monnot 们相继离开, 他们不是背叛了理想,而是被理想的制度化版本所驱逐。

于是,这场离散本身,就成了对“理想国”最沉默、也最有力的抗议。

Disclaimer: This article is copyright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MyToken’s views and position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content or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us.(www.mytokencap.com)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