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2049启示录:创新枯竭、资本闭环与加密行业的静默迁徙
Token 2049 Singapore 于 2025 年 10 月 1 日至 2 日在新加坡举办。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 Web 3 盛会之一,新加坡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加密创新枢纽。大会汇聚来自全球的企业家、投资者、开发者和媒体,聚焦加密金融、基础设施、RWA、AI × Web 3 等热门主题。除主会场外,还举办上千场覆盖全城的周边活动,包括聚会、研讨会、黑客马拉松、晚宴与派对等。
BlockBeats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 Token 2049 Singapore「小作文」,看看这些 VC 和 KOL 们在现场参会的体验与感悟,不错过前沿热点。
Scott(Monsterblockhk.eth 创始人)
从 Token 2049 SG 回到加拿大后,看到很多人发推都说自己非常焦虑,看到某个交易员、KOL 一年赚几十万 u,自己却每月赚一万 u 而已,这 FOMO 心态搞不好早晚害了自己。原本以为今年 SG 规模会缩小,因为我一直认为市场其实还在 BTC、ETH、少数叙事短期爆发的阶段,不是全面大牛,所以你们会看到身边很多 KOL 都说不来。
对我来说,比较值得去的只有生态活动。去 SuiFest 跟 @Scallop_io、@johnny_0168、@djchrisssssss 见面顺道做个访问 $SCA;去 Solana APEX 跟 @wangmeili_333 聊了 @TradeNeutral 事情也跟 Vesper @1 cryptosheep 终于碰上打了个招呼,接下来在香港的事情一起努力。
其他 side event 的确比去年少了很多,相信很多人都观察到这一点,如果要把这情况跟市场拉上关系,我会说是:市况真的不好,只有交易所一直在赚钱,所以他们越搞越大,另外少数生态叙事在内卷,比如说 ICM 便是近期比较多人讨论的叙事。也因为市场参与者没有以前的好,项目方收入有限制自然不会想要办活动。你可以说币圈还是很热闹,因为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热度,但同时也能看出来现在还不是大牛市百花齐放的时候,不然为什么还没有出现大量外部资金流进、上一代长辈问你怎么买币的情况?
回到本文初提到的 FOMO 心态,这也是这次 work trip 里学到的事情,因为很多人去新加坡跑会,或是由熟人介绍联系起来的项目方 BD,听回来的东西会很多,所以每个人都会大大增加一般认知。
我觉得币圈跟人生一样,重点不是有多少赚钱方法,而是你能不能挑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人家能做好交易每月赚几十万 u,是奉上几百天几千天的回测、资源投放得到的成果,换过来说他也不一定能做好社群、写文章,对吗?最重要是,我们看到市场上有其他赚钱方法,可以反省自己在做的事情有没有值得参考的地方,让自己成长,而不是看到人家做什么你也要抄袭,「高不成低不就」就是这样来的。每个人在币圈都是深耕自己擅长的东西,找到自己的方向再不断钻研 be the best,长期下来还是正 EV,为什么不做?
原文链接
Starry 幸运星(加密 KOL)
Token 2049 五个跑会感想:
1. 人越来越少了:虽然今年新加坡酒店很贵,但是大部分应该是国庆和 F 1 的缘故,还远没有去年贵。但这并不是代表 Crypto 圈没人了,应该是越来越多人发现了真正对普通人正 EV 最好的应该是「枯坐」,而不是「社交」。PS: @EnHeng 456 应该是例外,我也很想学一下嗯哼是如何从社交跨到交易收益的
2. BD 占人群主流:我去新加坡也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虽然知道来的人大部分都是 BD,但还是会在会场 Small chat 一下,果然大部分就是 BD,或者做 MKT Agency 的,出来拉业务,偶尔有几个 KOL,太少见了
3. 私局交流才是最有用的:大佬和核心圈的人只能在私局逮到,公开讲话不算哈,公开讲话也逮不到人来交流。向上社交、蓄力人脉,私局最有用今年很有意思的是,我看见 @gmgnai 只办了邀请制游艇活动,一晚上无数英文战壕交易员激动得连发无数条推,比如 @ihateoop @orangie。而公开办活动的项目方,烧钱,但效果甚微。
4. 以上现象表明,普通人的向上之路在被压缩:老以前跑会在会场认识几个大咖,还是有可能性的。现在有用的全是邀请制的私局,如果自己没本事,或者没本事也不会装有本事的话,很难再认识牛逼人物
5. 祛魅:看见和放大别人的闪光点,学习。看穿别人讲话时悄悄加的杠杆,祛魅
原文链接
Zixi.bnb(StableStock CEO)
这次 2049 是我第 4 次在 SG 参加,也是我第 1 次从投资人/GP 转变为 Founder 参加。在过去的 3 次 2049 中,更多的还是「嘈杂」,大大小小的活动和展会都会参加,没有聚焦,导致的后果就是很累,并且输出成果性价比很低;而这次我很明确我想要什么,因此就重点参加了几个小活动/会议,相反这次一点都不累,而且效果拉满。
由于 Stablestock 下周在 BNB Chain 的 Native 会上线我们第一批股票代币化产品,因此我们搞了一个小小的 Private dinner,邀请了我们的 MM/KOL/合作机构过来吃饭,由于人数控制在 50 人之内,因此所有人的沟通效果都非常好(而且也是我 4 年参加 2049 以来第一次在活动上吃饱饭)。
这次 9 月底 2049 以及 8 月在 ETH NYC 的几个活动,给我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RWA/Tokenization stock 正在吞噬全世界。我在 2049 碰到的一个投资人非常看好我们,有一句名言「如果稳定币是美元的 L 2,那么 Tokenization stock 就是股票的 L 2,而且是 stablecoin ecosystem 中新的下游,还是稳定币的 L 3」。现在 RWA 已经验证的方向就是稳定币/美元,下一批被验证的赛道就会是更加透明/易赎回和铸造的股票。
如今不仅是币圈的投资人/交易所,很多传统行业的投资人都在关注 Robinhood/Ondo/Xstock 和 Stablestock,在期待用我们平台来沟通 TradFi 和 DeFi,利用新资产在链上搭建新产品。除了 ETF,借贷这类传统世界有的产品,我看到了 Crypto dev 想用 Tokenization stock 继续来搭建稳定币的公司,脑回路非常大;可以和 web 2 fintech 巨头合作,通过其中台,能够触达无数 web 2 broker,给链上带来无数的股票流动性。
其中很多 Founder/投资人的脑回路确实很大,每一个脑洞 q 都是 StockFi 这个赛道的机会,欢迎相关的创业者找我,和我沟通 Idea,把 StockFi 赛道一起做大。
原文链接
CHI Labs
Token 2049 亲历记:
一、去用户做出决策的地方,说他们听得懂的话
Token 2049 的喧嚣已经落幕,当狂欢褪去,一个比任何 Alpha 都更尖锐的问题浮出:作为项目方、建设者,华人用户究竟在哪里?今年新加坡超过 500 场活动把金沙变成了临时的「加密圣地」。然而,但在盛宴之下,一场关于华人用户注意力的静默迁徙,早已尘埃落定。
1. 注意力价值的残酷重估
对于连续三年的参会者而言,Token 2049 的会场本身就是一部残酷的兴衰史,去年还需要 VC 排队才能见上一面的明星公链、L 2 概念,今年其周边活动的门前冷清得像是一场行为艺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Hyperliquid、Aster 这类更贴近交易和应用层的项目,成为了新的流量黑洞,它们的展台和活动挤满了最渴望寻找下一个机会的用户。
注意力正在从宏大叙事,向「我能马上参与的财富密码」快速转移。项目的兴衰周期被极限压缩,本质上是市场完成了对「注意力价值」的残酷重估。
二、营销的「认知错配」:为何 Twitter 投放正在失效?
会议期间,我们和很多当红项目创始人聊了聊,听下来,几乎每个创始人都有类似的困扰:「在中文市场的投放数据很糟糕(The data is shit)。」和韩国、西方国家使用推特作为主流平台不同,他们在华人市场面临着同一个困境:在 Twitter 投入巨额预算,换来的却是与真实增长不匹配的参与数据。这并非策略失误,而是一个深刻的「认知错配」。我们需要思考一个根本性问题:华人用户究竟是谁,究竟在哪里?
1. Twitter 的「存量用户」困境:Twitter 上的中文加密圈,更像一个由 KOL、VC、项目方和媒体组成的「行业内圈」,或称「存量市场」。这里的用户身经百战,对营销辞令早已免疫,他们追求的是深度研报、技术突破和早期可靠 Alpha,你的「广域轰炸」式营销对他们而言只是噪音,向他们喊话,更像是行业内的「自我感动」,而新用户并不知道如何在推特查找 crypto 信息。
2. 真实「增量用户」在哪?现在,让我们描绘一个华人真正的新用户——那个被比特币新高、特朗普代币,朋友暴富故事吸引而来的「圈外人」。他的时间和精力是宝贵的,他的核心诉求是「如何快速、简单、安全地参与进来?他的路径清晰得可怕:
第 1 步 (5 分钟): 在朋友推荐下,下载了 Binance。第 2 步 (30 分钟): 搞明白最基础的 OTC 和交易操作。
此后,由于用户习惯和路径依赖,他 99% 的加密生命周期,都更希望在这个 App 内完成。为什么?因为交易所以他解决了最大的痛点:信任和效率。在一个信息爆炸、骗局横行的世界里,交易所的 App 不仅是交易工具,更是他赖以生存的「信息中心」和「决策大脑」。
他在很长时间都没有兴趣去 Twitter 上学习复杂的 DeFi 乐高,也分不清 L 2 的各种「Rollup」技术,更不知道如何进行信息筛选。他会更希望通过交易所的「广场」或「发现」页面追踪市场热点,在新币榜单里寻找潜在的财富密码,在 Launchpad 里一键参与打新。对他而言,交易所 App 就是信息入口、决策中枢和交易终端。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新用户的全部心智,都会被交易所这个超级 App 牢牢锁定。无数项目方仍在 Twitter 上内卷,试图教育中文市场里不需要教育的用户,而他们真正的潜在用户,就隔着一层玻璃,在交易所的流量池里等着被发现。
三、去用户快速做出决策的地方,说他们听得懂的话
综上,那个只靠推特讲故事就能拉动增长的时代,滞后了。当下的破局点,是开启多元化营销,而不是仅仅只依靠推特来进行「跨平台引流」,更需要直接进入用户的「决策腹地」。项目方需要从「广域轰炸机」转变为「精准制导」,在 Binance 广场 这个精准用户核心战场里,完成三件事:
- 被看见:用户在 Binance 广场浏览信息时,有效地展示自己。
- 被理解:用最直白、最贴近「财富密码」的语言,解释你的价值。
- 被交易:让用户在产生兴趣的瞬间,一键就能以最低门槛完成交互或交易。
这正是 ChiLabs 正在 All in 的方向。我们选择去 Binance 广场,流量的终点站。
原文链接
BruceLLBlue(加密投资人)
说说今年 Token 2049 最大的几点感受:
稳定币和 RWA 正在和传统金融互相融合,万物皆可 RWA,而且大量机构都在攒局搞自己的 DAT 项目;
传统机构和华尔街跑步进场,Crypto 的定价权慢慢逐渐丧失;监管逐渐明朗起来,真正的技术开始落地;
许多只做一级投资的亚洲 VC 都在裁员、转型甚至关门,原因是投资回报很低而且新基金募资非常难;
Infra 慢慢退潮,甚至办活动都没人去;面向消费者的项目如 @moonbirds、@pudgypenguins 等,场场都人潮汹涌;
AI 和 Crypto 正在加速融合,Agent 经济起飞以及 Info-Fi 正在替代很多传统的一些 Agency,AI 类型的项目逐渐找到自己的应用场景;
除了交易所,今年比较大的赞助商有 @Polymarket 和 @DWFLabs,有传言 Polymarket 即将在 Q 4 进行 TGE。
原文链接
Dave.bc 1 q.(@0 xUClub President)
创新衰竭,资本驱动—Token 2049 繁荣下的幻觉。今年 2049 的社交模式,标志着一场大规模范式变化。这两天有一篇文章特别火,叫做在 Token 2049 看到了一种经济上行的美。我并不想用过于犀利的语言点评这篇文章啊,但首先,作者很会取标题。其次,没有亲身去跑会聊天。御用文人辩经。我看到更多的是创新枯竭,流动性焦虑,资本驱动,构建起粉墨春秋上的大型幻觉。
各大生态给人的感受是创新衰竭:老叙事,老玩法,老登基金会乱几把撒币。由于我在一些生态的朋友,可能会看到这篇文章,我这里就都不清晰的说了,我们抽象的点评一下。
真实业务面上没有出现有趣的项目。要么就是在重复已经提过的玩法,有些甚至是被证伪的玩法。要么就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没有扎实的业务面。
基金会/项目方领导方向不清楚,或者很智障。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走,只能先选一个大概靠谱点的
交易所是 2049 搞得最热闹的机构,但是热闹的背后是严重的流动性焦虑。没韭菜了,甚至连交易者都少了。我在看了主会场过后非常失望,我当时有一点赌气的跟朋友说,这就是「网赌平台开传销大会」。当然,说人家是网赌平台也不对。可是交易所确实大量充斥了主会场展位,大家卖力的吆喝,透露出的只是场内流动性的严重干涸。
接着上一个话题就说到下一个特点了,资本驱动。这一轮的业务范式就是攒小局,走私会。全链路生态位的熟人们,一起密谋从资产发售到最后的流动性退出。钱太难赚了,同时在马上到来牛市的背景下,又太好赚了。可是什么业务才能赚钱?项目方壳子 VC 孵化器 agency mm 交易所买盘社区,兄弟一起搞点事情。
这一段点名了全链条生态位,家人们别误会啊,在夸你们,我觉得这种模式聪明有效,版本答案。所以上面这种组小局的模式是我认为现在的版本答案,之前那种大 BD 大建联的打法不合适了。我自己也在组建阿尔法小团队,欢迎老师们多交流。
保命:我上面没有说任何一家项目不好,SOL 成为机构香饽饽,Hyperliquid 名利双收, OKX 在自己的主场独领风骚,大家都很好,有着光明的未来。
原文链接
Bitcoin Handles $14B OI Drop As Spot Volume Surged To $44B: Controlled Reset?
Bitcoin is testing a critical support level near $110,000 after being rejected from the $116,000 sup...
DeBox and BitMart to Advance Web3 Social Networking and Data Control
This latest partnership between DeBox and BitMart is aimed at delving into the crypto technology’s p...
Ethereum and Polkadot Rally, as MoonBull Emerges as the Best Crypto to Buy – Price Prediction Sparks Excitement
Explain MoonBull ranks as the best crypto to buy with 95% APY staking and ROI over 9256%. Plus, E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