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革命:当稳定币开始蚕食Visa们的领地
原文标题:《当稳定币盯上支付市场,传统支付巨头的王座还能坐得稳吗?》
原文作者: 100y
原文编译:Saoirse,Foresight News
译者导读:如今,稳定币的身影已不局限于加密货币交易的圈子。它带着改变金融系统后端的潜力,正悄然叩响支付市场的大门。你或许会好奇,这个新兴角色将如何搅动传统支付的格局?文章里便藏着答案:一边尝试与 Visa、万事达等卡组织联手,在现有网络里嵌入稳定币功能;另一想绕开卡组织与银行,另辟蹊径构建新支付体系。PayPal 的 PYUSD、Shopify 联合推出的 USDC 支付系统,都是这场变革中的鲜活例子。稳定币究竟会成为传统支付巨头的威胁,还是会催生出新的行业生态?本文将与您一同探寻这场支付领域变革的脉络与走向。
尽管目前稳定币的应用大多集中在加密货币交易领域,但区块链和稳定币有望改变证券市场、支付系统等传统意义上复杂而庞大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稳定币在支付系统中的应用势头日益强劲,这一趋势主要沿着两个方向推进: 1)以卡组织为核心,整合稳定币功能;2)尝试完全绕过卡组织及发卡银行。
就后一个方向而言,PayPal 的 PYUSD 以及 Shopify 与 Coinbase、Stripe 联合推出的 USDC 支付系统便是典型案例。随着稳定币行业的发展,预计更多已拥有庞大用户和商户基础的公司将搭建专属支付系统,这可能会对银行及卡组织构成威胁。
稳定币的使用仍以交易所为主导
来源:BCG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全球范围内,稳定币都备受关注。围绕其在汇款、支付、现实世界资产(RWAs)、银行间结算等领域的创新潜力,相关讨论正热烈开展。不过,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 报告 , 2024 年稳定币交易量中,加密货币交易占比高达 88% 。这一数据反映出当前稳定币使用存在局限,尚未实现我们所期待的现实世界广泛应用。
稳定币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金融体系
尽管金融科技的进步已让金融系统在用户体验上大幅优化,但处理实际交易的后端系统仍存在效率低下、技术陈旧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区块链和稳定币有望为金融系统的后端带来革新。这并非只是对现有基础设施的补充,而是能像历史上金融体系的变革那样,提供一种可完全替代现有模式的技术。
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后端体系之所以变得如此复杂,根源在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美国证券市场爆发的文书危机,以及为解决该危机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当时,证券交易完全依赖纸质单据处理,随着交易量激增,整个系统几近瘫痪。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了《证券投资者保护法》(SIPA)并修订《证券法》,建立起集中清算结算机制和间接证券持有体系。
起初,这套系统实现了证券所有权的数字化,提升了结算效率。但与此同时,它也使得经纪人、清算所、托管机构等众多中介机构不可或缺,由此带来了结构复杂性和成本问题。如今的证券市场,本质上是政策妥协与为克服技术局限而逐步改进的产物。在区块链这类更先进技术出现之前,这套系统已沿用了数十年。
跨境汇款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是目前跨境汇款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系统,它是 1973 年由 239 家银行在布鲁塞尔联合建立的全球报文网络。其诞生旨在替代当时基于电传的国际银行间通信系统,那种系统速度缓慢且极易出错,加之各家银行采用各自的通信标准,导致兼容性差、效率低下且存在安全隐患。SWIFT 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套通用的通信标准和安全网络。
但 SWIFT 本身仅负责传输信息,资金的实际流转需通过代理银行或中央银行的账户完成,账户间的结算则单独处理。整个过程涉及多家中间银行,每家银行都会因手续费、KYC/AML 审核、货币兑换、时区差异、节假日等因素造成延迟,最终导致跨境汇款成本高、透明度低。若当时已有区块链和稳定币,信息传递与资金转移便可在同一统一平台上完成,跨境支付基础设施的效率将得到质的飞跃。
稳定币能否变革支付市场?
尽管人们热议稳定币在证券市场、跨境汇款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潜力,但在交易所交易之外,最受期待的下一个应用场景当属支付系统。事实上,在支付领域,不仅 Web3 企业,Visa、万事达卡、Stripe、PayPal 等主流 Web2 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机遇。
要判断稳定币是否能真正改变现有支付系统,我们需先了解当前支付系统的运作机制、低效问题的根源,以及稳定币能否解决这些问题。
现有支付系统如何运作
先了解一下支付系统的运作流程。当客户向商家付款时,流程如下:
授权(Authorization)
-
客户尝试用银行卡完成支付。
-
POS 终端或在线支付网关将包含支付信息的授权请求发送给收单机构。
-
收单机构将该请求转发至卡组织(如 VisaNet、万事达卡银行网络)。
-
卡组织将请求传递给发卡银行。
验证(Verification)
-
发卡银行验证银行卡有效性、账户余额、信用额度,以及交易是否存在可疑风险。
-
验证完成后,批准或拒绝的结果将通过卡组织返回给收单机构。
-
若交易获批,相应金额将在客户账户中被临时冻结。
-
若交易被拒,商家会收到包含拒绝原因的反馈。
扣款确认(Capture)
-
在加油站、酒店、网购等部分行业,初始授权后才会确认最终金额。因此,商家发送「扣款确认请求」的时刻即为交易实际完成的节点,该请求会被发送至收单机构。
批量处理(Batching)
-
全天内经授权的交易将被汇总成一批,在营业结束后一次性发送给收单机构。
清算与交换(Clearing and Interchange)
-
收单机构将批量交易数据发送至卡组织。
-
卡组织将每笔交易发送至对应的发卡银行,并在此过程中计算交换费。
结算(Settlement)
-
资金从发卡银行的结算账户转移至收单银行的结算账户。卡组织会汇总每日交易并生成结算文件以协调双方之间的结算,但资金的实际划转需通过银行间支付网络完成。
资金拨付(Funding)
-
收单机构将扣除相关费用后的支付金额存入商家账户,通常通过自动清算所(ACH)或电汇方式完成。
对账(Reconciliation)
-
最后,商家核对到账资金与自己的记录是否一致,检查是否存在金额不符、交易遗漏或重复收费等问题。
现有支付系统存在哪些问题?
传统银行卡系统中常被诟病的两大问题是手续费高和结算速度慢。这些缺陷是不可避免的,还是能够得到解决?
来源:a16z crypto
支付手续费方面
我们先来看银行卡支付的手续费构成。从商家角度,银行卡交易涉及三类主要费用:
-
交换费:占比最大,由发卡银行收取。
-
卡组织服务费:卡组织为交易处理收取的费用。
-
收单机构加价费:由收单银行收取的服务费用。
区块链和稳定币能否降低这些费用?第一个潜在的成本节约点在于全球交易。当商家与持卡人位于不同国家时,结算必须通过 SWIFT 系统,而若用区块链或稳定币替代这一流程,可显著降低成本。
第二个成本节约点是绕过卡组织和发卡银行。卡组织的本质是连接客户开户行与商家收款行的通信网络,而若全面采用稳定币支付,客户可通过区块链网络,直接从自托管的稳定币钱包向商家的 Web3 账户转账。
结算时间方面
接下来看结算时间。银行卡支付的交易授权几乎实时完成,在这一点上,公共区块链网络的可扩展性可能远不及中心化的卡组织。但传统银行卡支付中,清算通常需额外 1-2 天,结算则需 1-5 天。
结算耗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部分可解决,部分则难以避免:
-
清算周期:银行卡支付通常将每日交易汇总成批,每日仅清算一次。而完全基于区块链或稳定币的系统,无需遵循这种单日清算周期。
-
争议、可疑交易、取消与退款:即便采用稳定币支付,这些问题也无法消除。由于支付过程中此类情况难以避免,结算延迟仍有存在的必要。
-
跨境支付:跨境交易时,资金需通过 SWIFT 系统结算,这会进一步加剧延迟。显然,区块链在这一领域可提供解决方案。
基于稳定币的支付系统
近来,各类金融机构与企业纷纷转向采用基于稳定币的支付系统。我认为,这一重大转变主要通过两种策略推进:第一种由 Visa、万事达等卡组织主导;第二种则是完全绕过卡组织与发卡银行的尝试。
以卡组织为核心的稳定币支付
正如我在《 Visa 与万事达:设计下一代支付系统 》一文中所述,Visa 与万事达正积极探索将稳定币功能整合到自身基础设施中的路径。
-
加密借记卡:这类卡片允许客户使用存储在 Web3 钱包或交易所账户中的稳定币进行支付。具体而言,客户的稳定币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由发卡银行兑换为法定货币后,通过现有支付系统处理;二是由卡组织通过资金账户直接接收稳定币,随后按传统银行卡支付的流程完成交易。
-
稳定币结算:如前文所述,卡组织可通过资金账户接收稳定币,也可使用稳定币与收单机构完成结算。
本质上,以卡组织为核心的稳定币支付只是在传统系统中增加了稳定币支付与结算支持,参与方与基础设施均未改变。因此,该模式在成本与时效上并无显著优势。但对于原生使用稳定币的客户与企业而言,这种模式可省去资金出入环节,减少交易摩擦;此外,若整个支付流程均以稳定币结算,跨境交易将显著受益。
绕过卡组织与发卡银行的尝试
与此同时,部分支付服务提供商(PSP)已开始绕过 Visa、万事达等卡组织,直接采用稳定币处理支付。典型案例包括 PayPal 的 PYUSD 支付以及 Shopify 与 Coinbase、Stripe 联合推出的 USDC 支付方案。
PYUSD 支付方案
PayPal 用户可在其应用内使用 PYUSD 余额完成支付。这些 PYUSD 并非存储在用户个人钱包中,而是由 PYUSD 的发行方 Paxos 代为持有。当发生 PYUSD 支付时,并无实际的链上转账操作,而是在 PayPal 的后台系统中完成 PYUSD 所有权从客户到商家的内部转移。若商家希望以法定货币结算,PayPal 会按 1: 1 的比例将 PYUSD 兑换为美元,并通过 ACH(自动清算所)等银行网络将资金划至商家账户。
若客户的 PYUSD 余额不足,可通过银行账户或银行卡充值(可能产生费用);同理,若商家要求法币结算,通过银行网络处理也会产生额外费用与时间成本。但如果整个支付周期均以 PYUSD 完成,则无需经过卡组织或发卡银行,能显著缩短时间并降低成本。
Shopify 与 Coinbase、Stripe 联合推出的支付方案
与 PayPal 在支付过程中使用稳定币却不直接涉及区块链网络不同,Shopify 的 USDC 支付方案更进一步。
2025 年 6 月,Shopify 宣布与 Coinbase、Stripe 达成合作,将 USDC 支付整合至 Shopify Payments 中。客户在 Shopify 商店结算时,可选择 USDC 作为支付方式,并通过连接 Base 网络上持有 USDC 的加密钱包完成支付。
在此流程中,Base 网络上的智能合约「商业支付协议」采用传统的「先授权、后扣款」模式提前完成支付授权,实际资金转移则延后进行。Shopify 与 Coinbase 会汇总当日的 USDC 交易数据,并在 Base 网络上完成清算。
结算环节的默认方式为:Shopify 通过 Stripe 的基础设施将 USDC 兑换为商家所在地区的法定货币,再通过 ACH 或 SEPA 等银行支付网络存入商家账户。商家也可选择直接以 USDC 接收结算资金,从而更快地获取款项。
总结与思考
关于基于稳定币的支付系统,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既然区块链交易本质上具有不可逆性,那如何处理取消或退款呢?」尽管客户与商家之间最终可能出现完全点对点的支付系统,但欺诈检测、拒付、退款等问题始终存在,因此支付流程中的中介机构仍有存在的必要。由此可见,传统上承担这些职能的卡组织与发卡银行,其角色不会完全消失。
不过,在上述 PayPal 和 Shopify 的稳定币支付案例中,PayPal、Stripe 等中介机构扮演了支付服务提供商(PSP)的角色,负责处理欺诈检测、交易取消、退款等问题。具体来看,PYUSD 的交易并非在链上处理,而是在 PayPal 的后台系统中完成,这为争议解决留出了操作空间;在 Shopify 的案例中,Base 网络上的「商业支付协议」智能合约并未立即批准支付,而是引入了缓冲时间,以便处理可能出现的争议。此外,USDC 的发行方 Circle 还推出了「退款协议」,用于稳定币支付中的非托管争议解决。
来源:X (@robbiepetersen_)
基于稳定币的支付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发行环节至关重要,流通环节同样不可忽视。正如 Dragonfly 的 Robbie Petersen 所指出的,那些已拥有庞大商户与用户基础的企业,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稳定币支付,进而绕过卡组织与发卡银行。稳定币甚至可能实现此类闭环支付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鉴于这些趋势,稳定币或将对卡组织与发卡银行构成切实威胁,而它们需要在这股势不可挡的稳定币浪潮中探索新的机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原文链接
XRP Analyst Sees Clear Path Beyond $100 And Toward $1,000
A popular XRP proponent recently projected a clear path for XRP to reach $1,000. Particularly, crypt...
Altcoin Market Cap Structure Resembles Previous Bull Cycles, RSI Patterns Reinforce Outlook
Altcoin market cap chart mirrors past cycles with rising trendlines and RSI patterns, suggesting pot...
XRP Over Everything? Expert Tells New Investors To Go All In
A well‑known commentator in the crypto space has made a bold pitch. According to reports, Crypto 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