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RTP
$139,755,912,459.03 +0.06%
24H LQ
$448,157,267.71 +2.24%
FGI
0%
ETH Gas
Spot
Exchanges

OKX 風波再起,幣圈合規值得關注

Favorite
Share

儘管在短短三天內,徐明星連發 7 條推文,但卻仍然無法平息眾怒。
(前情提要: OKX徐明星親自當客服!難得長文解釋「難免誤判」凍結用戶帳號 )
(背景補充: OKX 交易所傳「赴美國IPO」,OKB 突暴漲13% )

本文目錄

 

管在短短三天內,徐明星連發 7 條推文,但卻仍然無法平息眾怒。

1. 本次 OKX 風波始末

近日,關於 OKX 的合規風波在社交媒體上沸沸揚揚。7 月 4 日,OKX 使用者韋德 @weideyyds 在 X 上釋出長文「關於 okx 交易所惡意凍結使用者帳戶資金,超規收集使用者隱私資訊的曝光」,文中表示,自 6 月中旬起,OKX 向他要求提交補充資金來源資訊,並提交工資流水,在資金來源資訊認證沒通過後,OKX 凍結該使用者帳戶,並要求其提供過去 10 年的工作經歷,過去 5 年的就業記錄,包括僱主名稱、職位名稱以及工作性質,以及過去 5 年內居住的國家和地區。該使用者按要求一遍遍提交相關證明,但相關申請卻被駁回,在諮詢客服後依舊無果,該使用者認為是平臺惡意進行帳戶凍結。

該文在 X 上廣泛傳播,引發眾多使用者共鳴,許多使用者表示在 OKX 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原帖子的瀏覽量爆發式增長,24 小時內超過 100 萬。由於反響巨大,OKX 立刻介入,官方帳號評論會加急跟進核實,並且迅速解決了該使用者的帳戶問題,但是並未安撫好其他使用者的情緒。7 月 5 日,經過一個晚上的發酵,OKX CEO Star(徐明星)親自下場公關,引用了這條推文並做出解釋,將話題由「OKX 惡意封號」轉向「合規風控」,用「誤報」(false positives,系統將正常使用者誤判為風險使用者)這一概念來解釋為什麼平臺向很多使用者收集額外資訊,並對 OKX 的合規團隊和相關工作進行了介紹。

截至目前,對 OKX 本次合規風波的討論還在繼續。

2. CEX 合規之路漫漫

OKX 並不是第一個陷入合規爭議的中心化交易所。例如,2024 年 9 月,幣安一使用者在社交媒體平臺訴稱幣安因其將加密貨幣資產作為唯一收入來源而限制其帳戶,並要求該使用者提供年收入及納稅證明,同樣引發了熱議。

Binance 成立於 2017 年,在早期加密市場尚未受到嚴格監管的背景下迅速崛起。2017 至 2020 年間,Binance 並未設立總部,也沒有明確歸屬的註冊司法管轄地,其策略是通過「去中心化辦公」和「與監管保持距離」來獲得快速增長。某種意義上講,Binance 實際上是在監管真空下形成的超大型交易網路,其使用者基礎和交易體量遠超傳統合規金融機構。然而從 2021 年開始,隨著全球對加密資產監管的關注加劇,Binance 逐漸成為各國監管機構的重點物件。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在 2021 年中明確禁止 Binance Markets Limited 在英國開展任何受監管的活動,隨後日本金融廳(FSA)、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義大利證券監管委員會(CONSOB)等多個國家監管機構也先後發出警告或進行限制。此類監管行動不僅限制了 Binance 法幣通道,也嚴重影響了其在傳統金融系統中的支付與清算能力。面對監管高壓,Binance 從 2022 年開始逐步轉型為以合規為導向的國際機構,相繼在法國、西班牙、義大利、阿聯酋、哈薩克等地獲得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或等效牌照,試圖通過「區域分拆 + 本地合規」模式建立全球合法業務架構。2023 年底,隨著美國司法部對 Binance 提起刑事訴訟並達成 43 億美元的罰款和解協議,其創辦人趙長鵬宣佈辭任 CEO,由前美國財政部犯罪執法網路(FinCEN)主管 Richard Teng 接任,這一人事變動被普遍視為 Binance 向監管示好、加速合規化的關鍵一步。

相比之下,OKX 的國際化和合規轉型起步明顯較晚。OKX 於 2017 年由 OKCoin 分拆而來,早期主要深耕中國大陸及東亞市場,後將總部遷至馬耳他,嘗試接入當地合規框架。長期以來,OKX 並未在歐美主流國家獲得牌照許可,其使用者基礎仍以亞洲和新興市場為主。近年來,OKX 啟動國際化戰略,先後在迪拜、新加坡、巴哈馬等地申請並獲得部分合規資質,並於 2023 年成為香港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牌照申請者之一,但整體合規推進速度與範圍與 Binance 相比稍顯保守。在使用者管理和風控方面,OKX 近兩年開始強化 KYC 和 AML 流程,其官方檔案顯示,其 KYC 分為三級:繫結身份證明、地址驗證和人臉識別為基本合規要素。同時,OKX 在反洗錢政策上已對接 Chainalysis 等鏈上監控機構,並設有交易行為風控系統。

不過,OKX 在部分市場仍存在「未註冊即運營」的灰色地帶,以韓國為例,韓國金融情報機構於 2024 年指控 OKX 在未經許可情況下向韓國居民提供服務,違反《特定金融交易資訊法》。類似的情況也在日本、美國等地區有所體現。2025 年初,OKX 的塞席爾子公司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和解,承認其未經許可向美國使用者提供匯款服務,並支付 8400 萬美元罰款,放棄約 4.21 億美元的相關收入。儘管未涉及具體員工或客戶責任,也未觸發刑事指控,但該事件也推動了 OKX 合規工作的調整。為了迴應監管關切,OKX 宣佈將大幅強化其 KYC、客戶風險評級(CRR)和反洗錢系統(AML),宣稱已組建超過 150 人的鏈上調查與合規團隊。至此,OKX 的合規歷程也走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3. 合規是 CEX 的死衚衕嗎?

加密資產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合規是無法避免的大趨勢,在 7 月 7 日,徐明星再次宣告,OKX 正在提升技術水平,減少誤報對使用者的干擾,指出只有 1% 左右的使用者會收到資金來源或者過去多年工作居住資訊的問詢。99% 的使用者並不會受到任何干擾,並列出了誤報的主要原因。他還特別強調,特定的問詢只是為了澄清事實,確保平臺不被濫用,使用者的資產和帳戶安全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更不會出現不讓使用者提幣的情況。儘管在短短三天內,徐明星連發 7 條推文,但卻仍然無法平息眾怒。

單論合規,任何 CEX 都需要配合監管,這是各國法律的普遍規定,本身無可厚非。真正讓 OKX 成為眾矢之的的,是由合規引發的眾人對 CEX 的信任危機。從第一次曝光開始,OKX 疑似惡意凍結帳號,隨即又有多人曝光 OKX 強行平倉割單,合約深度不夠,惡意插針等問題,這些交易所「司空見慣」的醜聞在一時井噴,加之一些 Kols 開始「翻舊帳」,重新翻出 OKX 的舊聞,包括 2020 年所有使用者資產被限制一個月無法提幣等事件,OKX 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信任危機,甚至有很多使用者因擔憂資產的安全性,紛紛準備退出 OKX 轉投其他 CEX 甚至 DEX,但卻發現 OKX 無法登出帳號。這種「無路可退」的情境進一步點燃了使用者的情緒。

關於為何 OKX 如此急迫並且激進的合規舉措,據一些 Kols 推測,主要原因可能是 OKX 在謀劃美股上市。此前 OKX 已經多次傳遞出要公開資本化的訊號,也為此進行了多年的佈局,從多年前港股買殼科雲鏈到減少給 $OKB 賦能,在錢包大戰關鍵時刻力推業務合規化。OKX 是否真的為了上市而變得保守?當然,作為全球知名的交易所,OKX 基本面十分亮眼,能夠獲得相當高的估值,若借 SEC 審查澄清過往爭議,成功上市獲得主流金融圈的入場券,可以說百利而無一害。但對應的直接代價便是付出高昂成本,依據嚴格的監管框架進行合規整改。

換個角度看,CEX 合規工作的重要一環,是搭建起 CEX 與監管部門之間的資訊溝通橋樑,協調自身的業務模式與監管要求之間的關係,而將合規責任單方面轉嫁給使用者並非完成這項工作的應有之舉。或許,未來 OKX 若希望真正建立可信的合規體系,更應當在使用者體驗與監管配合之間找到平衡點,特別是明確其合規措施的邊界、在資料儲存和資金託管方面給予使用者充分知情與保障。

4. 普通投資者可以做些什麼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配合 KYC、資產來源審查等制度已成為中心化交易所的常規要求。完成基礎的身份認證後,普通投資者應特別注意資產來源的證明材料準備。比如,納稅憑證、銀行流水、交易記錄、入金記錄、工作收入憑證等,都是合規核查中較常用的證明方式。其中,「納稅憑證」是一種兼具官方認定力與資訊完整度的有效證明。如果投資者曾因炒幣獲利而申報繳稅,其稅單本身就能直接構成合法收入來源的有力支撐。

這也引出一個重要但往往被忽視的議題:炒幣收益是否需要納稅?答案是肯定的。根據各國稅務機構普遍採用的標準,加密資產的買賣盈利通常視作「資本利得」或「財產性收入」,理應依法申報納稅。在美國,加密貨幣的稅收問題早在 2014 年便引起了 IRS 的重視,近年來隨著美國加密市場的繁榮,IRS 的稅收規定也不斷完善,「比特幣耶穌」Roger Ver、微策略 CEO Michael Saylor 都一眾幣圈名人曾因為稅務問題受到 IRS 指控,面臨鉅額罰款甚至牢獄之災。即使是對加密貨幣持禁止態度的中國內地,稅務機關也對炒幣收入保持密切關注。特別是在近期,浙江有居民的 USDT 收益被稅務機關要求補繳稅款,再次在幣圈引發了一定程度的擔憂。據查證,這位內地居民的相關收益是稅務部門通過 CRS(金融帳戶自動資訊交換機制)發現的,當時其帳戶中存在一筆資金,而這筆資金正是該居民的炒幣獲利所得。雖然稅務機關的核查並非特意針對「炒幣」這一行為,但當交易收益迴流到銀行帳戶中,也就自然被納入了金融監管視野。此外,需要說明的是,由於 CEX 等交易機構在中國內地屬於非法事物,中國內地稅務機關並不能從其中大規模獲取使用者交易資訊,與幣幣交換相比,更多的是對法幣資金的追蹤。

炒幣逃稅並不是處於「灰色地帶」的行為,也不是一個可以長期忽略的小問題。全球主要國家早已開始關注加密資產帶來的稅收問題,雖然各國採取行動的時間、方式與力度不同,但是幣圈收益需要納稅已經是板上釘釘、無法迴避的現實。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面對稅務或其他監管的最優解不是逃避,而是準備和配合。投資者可以考慮主動保留好交易記錄、法幣出入帳單、資金流向和利潤核算過程中的各類憑證,以便在未來稅務問詢中有據可依、清晰申辯,否則,一旦在無法回溯資產來源的情況下被要求補稅,不僅可能承受額外稅負,還可能因舉證困難而蒙受更多財產損失。

 

?相關報導?

OKX帳戶與Tornado互動一律封殺!社群憂惡意投毒攻擊,徐明星怎麼說?

OKX 提幣白名單「出現不明地址」,徐明星:若 OKX 造成之損失願全額負責

OKX 宣佈進軍美國!將在加州設立區域總部

 
Disclaimer: This article is copyright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MyToken’s views and position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content or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us.(www.mytokencap.com)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