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科技巨头的布局:微软、谷歌、IBM及脸书,如何迎接区块链时代?
编者注:原标题为《海外科技巨头的区块链布局》。
导读:区块链技术发展到今天,其颠覆性潜力吸引各大传统IT、互联网头部公司纷纷入场,找寻新的方向。它们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也很大程度上引领了区块链产业的发展方向,其中主要包括基础技术、企业服务和垂直应用三大方向。并且,从布局来看,它们更重视区块链技术的长期效应,而非短期利益。本文选取微软、谷歌、IBM和脸书4个国际互联网/IT头部公司为代表,一窥这些企业如何迎接区块链时代。
一、微软:超早布局,加码云平台
作为为全球软件模型制定了统一标准的IT头部公司,微软公司在上一轮互联网浪潮中的表现并不算亮眼,但在区块链领域,则显示出凌云壮志。
2014年,纳德拉在刚刚成为微软CEO时就提出了“移动优先,云优先”的战略,指出要打造全球企业首选的云平台。由此,微软开始全方位拥抱云服务。
2015年11月,微软启动了“AzureBaaS”计划,将区块链技术引入Azure,为使用Azure云服务的客户提供BaaS服务,让他们可以迅速创建私有、公有或混合的区块链环境,解决了早期的跨行业区块链使用者的大量常见问题。Azure吸收了众多区块链参与者,从知名企业到规模较小的创业公司,其认知度日益扩大。
2016年6月,微软宣布启动Bletchley计划。这个开放的、模块化的区块链组件由Azure驱动,用微软自己的架构方式创建区块链企业生态联盟。Bletchley计划的启动,让微软可以针对不同行业合作伙伴的需求,提供更为开放、灵活、模块化设计的区块链服务。
自2017年起,微软围绕云上平台建设的动作更为频繁。2018年,微软花费75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开源代码托管平台Github,而区块链开源项目基本都把代码托管到Github上。微软通过完全拥抱开源来吸引更多的开发者使用Azure的云服务,进而入驻平台参与共建,用最大的诚意建设区块链平台。
经过长时间的建设,Azure服务得到长足进步。使用Azure服务,用户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在云中部署一个区块链网络。云平台会将一些耗时的配置流程自动化,使用户专注上层应用方案。
基于这一平台,微软与合作伙伴在金融、零售、数字内容、商品溯源等方面展开了区块链解决方案的探索:微软Azure云区块链服务通过与纳斯达克金融框架的整合,创建了便于交易双方撮合、支付、结算、管理的区块链系统;新加坡航空使用Azure将客户的飞行里程转换为基于区块链的代币,可在零售合作伙伴网络中使用;Xbox运用Azure区块链解决方案将向游戏发行商提供版权费的时间从45天缩短至几分钟,大大降低了管理费用;在食品领域,Azure与星巴克合作开发“咖啡之旅”功能,使一杯咖啡从产地到加工再到消费的全程透明且可追溯。
从上面的种种举动可以看出,微软在区块链领域既不做算法本身,也不做共识,而将自己定位于做好整个区块链的生态系统,提供区块链生长的环境,由此建立平台,推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正如微软(中国)有限公司CTO黎江所说:“区块链的开发,不仅仅是区块链本身,还包括用户界面、前端开发、链上链下等,链下也要沉淀数据,怎么做数据挖掘,如何做大数据平台,这些方面除了提供区块链技术的这家公司以外,实际上需要很多系统来支持。因此,微软呈现的是在云上支撑区块链,将区块链更好地与互联网结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来为区块链赋能。”
微软已不再是比尔·盖茨时代的微软,这艘巨舰已张满船帆,引领区块链的浪潮,驶向新时代的未来。
二、谷歌:前期投资观望,后期拥云入场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之一,谷歌在新技术上无疑扮演着持续领先者的角色。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和公司战略对技术的高度重视促使谷歌在AI领域中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贯穿搜索、广告、自动驾驶、云平台等重点发展主线,业务生态已经全面形成。然而,视线转到区块链,这种技术盛况能否在这一领域延续呢?
2018年7月,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在一个区块链大会上对谷歌的区块链发展做出如下评价:“说实话,我们大概已经无法处于行业最前沿了。”确实,相较于其他互联网头部公司,谷歌入局区块链技术略显迟缓。但是,谷歌是否真的完全落后了呢?
2017年以前,谷歌的早期区块链布局以投资为主,对外部项目投资力度较大,自主研发成果较少。据CBInsight2017年的统计报告,谷歌在2012—2017年投资了多家区块链公司,在区块链投资领域的力度居全球第二。只是投资,影响力还是有限,不足以支撑整个企业的变革。谷歌的下一个令人关注的举动是以云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
最早在2016年,谷歌同亚马逊AWS一起为以金融机构为主的客户群提供支持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云服务。在随后的三年里,云服务成为谷歌布局区块链的重要切入口。2018年,谷歌与区块链领域的两家领先公司合作,将区块链技术引入谷歌云,以此来探索用户如何更好地使用分类式账本技术。
2019年以来,谷歌云服务在区块链的动作更为紧锣密鼓。当年2月,谷歌公布其BigQuery云平台开始正式提供来自八大活跃区块链网络的完整数据集。
6月,谷歌与Chainlink合作,可以安全可靠地把谷歌BigQuery上的数据传输到以太区块链上。同时,受益于Chainlink,智能合约能够安全地访问链外数据源、传统银行支付与网站API。
从2018年之后谷歌的区块链布局来看,还是较为谨慎的。谷歌区块链战略偏向于同其他公司合作,其团队仅归属于云计算部门。此外,谷歌对区块链的使用,更注重维护自己在云计算领域的地位。
尽管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表达过对谷歌错失区块链前沿机会的惋惜,但谷歌在未来区块链领域并非毫无胜算。当前,谷歌对于区块链的运用通过云服务来提升用户对数据使用的体验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让用户建立对于自身数据安全的信任。
此外,通过结合Chainlink、BigQuery与谷歌云,区块链的公共数据能被更好地提取。由此,复杂的区块链市场也能因大数据的共享而被更安全、准确地预测。未来,谷歌可能会利用对于全新、开放的网络标准具有的丰富经验,进一步构建自己的账本,继续研究超级账本联盟技术,并尝试探索其他更易扩展的技术类型,助力智能合约和分布式应用平台的开发。
近年来,谷歌的种种行动说明其并不满足于只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希望更多地转向实体经济,转向未来社会。区块链作为未来技术的重要一员,谷歌需要以更积极的态度拥抱区块链。虽然起步不及微软等公司那么迅速,但在可预见的将来,谷歌在区块链领域还是有相当光明的前景的。
三、IBM: 构建区块链即服务,拓展企业级商用场景
蓝色巨人IBM一向能及时抢占新兴技术的风口,不过由于其个人电脑、软件、云服务等业务的失利,IBM 这一次比以往更快速地进入区块链的研究领域。
2015年12月,IBM与其他29名成员共同创立Hyperledger开源项目,致力于将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应用于各个行业。也因此,IBM逐渐从中取得了制定区块链行业标准的主导话语权。根据2019—2020年区块链联盟超级账本技术指导委员会(TSC)成员名单,在11位委员会成员中,有6位来自IBM公司。
2016年2月,IBM推出区块链服务平台BaaS,使用IBM在Bluemix上的区块链服务,开发人员就可以访问完全集成的开发运维工具,从而在IBM云上创建、部署、运行和监控区块链应用程序。在Hyperledger联盟中,IBM主导孵化的Fabirc子项目,首先满足了各商业应用场景需求的智能合约运行。这些均为IBM在多元领域的不断涉猎和对应技术工具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医疗领域,IBM与制药公司BoehringerIngelheim合作,将临床记录保存在区块链上,旨在保持数据的完整性、透明度和患者信息的安全性,同时降低成本和加快自动化流程。
在金融领域,IBM于2016年初就相继推出可以改善借贷流程的“影子链”——Shadowchain、身份认证系统、云端安全服务等区块链项目。2018年,IBM继续推出了基于区块链和Stellar协议的全球支付系统IBMBlockchainWorldWire,使金融机构能够在几秒钟内清算和结算跨境支付,并进而开发了对应的区块链支付系统。2019年末,跨国支付网络WorldWire已融入6家国际银行,其Lumens正在加速发展为各国法币间的桥梁货币,进入更广泛的跨境交易市场。
在食品安全领域上,IBM与沃尔玛、京东、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实验室于2017年末成立了安全食品区块链溯源联盟,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加强食品追踪、可追溯性和安全性的合作,提升中国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在全球贸易供应链上, 2018年初IBM与丹麦哥本哈根市政府、纽约阿蒙克市政府、马士基集团宣布组建一家合资公司,旨在创建一个联合开发的全球贸易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建立在开放的基础之上,全球航运生态系统中的各方均可使用。它将解决在跨境和贸易区内货物运输方面的需求,使信息流更透明、更简化。
从全球区块链的市场份额来看,IBM能躬先表率的主要优势在于:提前意识到了区块链战略的成功因子本身是超出技术范围的。在对业务网络的构建和拓展之路上,最难的还在业务这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IBM将其众多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客户应用区块链的动机以及对应的区块链方案设计意图上,从而能在业务网络通用化所需的通用模式下,确定好各个企业在业务价值和生态治理上的细微差别,进而把握住区块链整体形势的脉搏。
四、脸书Libra:后发先至,搅动市场
在所有的互联网大公司中,脸书的区块链战略来得最迟,但也最为重磅。相比其他科技公司,脸书有最优秀的互联网基因:有用户,有流量,有黏性,有数据。
2019年6月,脸书推出了数字加密货币Libra:一个为全球数十亿人提供简单无国界的数字加密货币和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的区块链平台。此举在传统互联网和区块链等领域引起巨大轰动,被认为是继 2008 年比特币诞生以来区块链领域最重磅的事件,各路人士纷纷解读 Libra 的项目细节以及未来可能对整个区块链和全球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
在美国,由于各种历史包袱,移动支付的渗透率非常低,美国人在生活中还是以信用卡和支票为主。Libra的诞生给了脸书一次弯道反超移动支付的机会。
《Libra白皮书》声明:“Libra分为三个部分,共同构建一个普惠金融体系,分别是安全、可拓展和可靠的Libra区块链,提供支持其内在价值的储备资产,以及负责治理并促进生态系统发展的Libra协会。”
Libra区块链目前是一条基于LibraBFT共识机制的联盟链,采用全新设计的编程语言“Move”实现交易逻辑和智能合约,具备吞吐量高、延迟性低、灵活性强和安全性高等特点。
在储备资产方面,Libra采用近似等额锚定一揽子货币的方式来稳定币价,因此法币兑换通道、储备资产的配置和产生收益的分配也是大众关注的焦点。
作为维系整个Libra项目运转核心的Libra协会,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非营利性会员制国际性机构,其成员是Libra区块链的验证节点,通过理事会投票表决,还可控制新成员的加入、规则的制定、储备资产的管理和监管以及负责其他日常事务。
Libra协会拥有28家初始成员,如万事达卡、贝宝、亿贝、优步和脸书等,其成员数量未来有望拓展至超过100个,争取以强渗透力打通更多商业支付场景。
至此,Libra的愿景是惊天动地的,但落地之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从目前白皮书、官网动态以及外界表现来看,对Libra后续的发展仍然有很大担忧。
从外部因素来看,能否通过国家的监管合规要求,对Libra来说是一项艰难考验。数字加密货币的本质已挑战一部分禁止加密货币交易的国家的监管条例。Libra的发行和设计机制挑战了国家央行最重要的职能,进而动摇了各国法币的地位,尤其是货币不稳的第三世界国家。
再从内部因素来看,在治理结构方面,Libra的最终目标是过渡到非许可性治理,逐渐实现去中心化。整个分配规则的制定和过程中的监管均由Libra协会负责,而协会成员大多也是早期参与的贡献者,即未来的收益获得者,这种自我监管的方式能否被大众接受也是一个未知数。
种种因素使Libra的落地之路面临重重阻碍,但无论如何,脸书推出稳定币Libra是一次大胆、开放且有意义的尝试。它为脸书打开了另一条商业路径,使其能切入在线支付领域,并且使其商业生态能更具网络效应。人们终于可以在脸书旗下的Messenger、Instagram和WhatsApp等应用中更快、更方便地进行支付和汇款。
从长期来看,头部公司入场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让虚拟货币成为数字世界中不可逆的组成元素。一旦全球脸书用户习惯在各种场景中使用Libra,届时人们也不再需要将Libra兑换成法币,也不再需要第三方资产支撑。这将为数字加密货币真正在用户中普及铺平道路,撼动传统的货币体系。不管成功与否,Libra都已经为未来更自由、更普惠、全球化的数字货币世界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本文摘自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5月新书《产业区块链:中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未经腾讯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
Kima Integrates with ECB Pioneers to Redefine Programmable Payments
Kima joins the Pioneers Program of ECB to test programmable payments for the digital euro without sm...
Ethereum Macro Trend Oscillator Shows Green Might Be On The Horizon
Ethereum’s price action may have struggled to gain traction in recent weeks, but an interesting long...
XRP Price Analysis: Can Rising Adoption of RLUSD Curb XRP Drop to $2 Again?
The post XRP Price Analysis: Can Rising Adoption of RLUSD Curb XRP Drop to $2 Again? appeared first ...